《戀戀銅鑼燒》
日本人在處理任何事情本來就比較細膩

在這部電影中更隨處可見

戀戀銅鑼燒運用了非常多的對比手法

悄悄的帶入我們生活中一直忽略的社會議題

---------以下會有劇透-----------

劇情大致是描述一個對人生感到失意的銅鑼燒店店長井千太郎

在某一次偶然的機緣下

遇見了一位叫做吉井德江的老太太

店長和老太太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

然而他們面對生命中的痛苦和掙扎卻有截然不同的方式面對

隨著劇情發展

讓一個看似簡單的銅鑼燒

帶出兩個平行生命的互相影響,進而交織

也讓我們去思考,對於生命中的每一天

是否像德江老太太依樣對渾圓飽滿的紅豆餡充滿感恩?

還是只是像原本的店長一樣,對生命感到麻木,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兩個生命的相似與對比】

片中的德江老太太與銅鑼燒店店長的相似之處

就是他們都有一段生命中的傷疤

德江老太太在國中時便被家人送進痲瘋病院

從此與世隔絕(看到這裡真的令人難以想像)

當然她經歷了一段痛苦(而且是50幾年)

但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

她學會了感恩

許多人或許把這個歸於他對生命的執著與熱誠

但我更覺得那是在提醒我們這些能夠「擁有」與「選擇」的人

因為這是在她失去了那麼多之後

我很喜歡導演拍攝一幕店長及小女生初來到痲瘋院時所看的情景

園內失去自由與人生的病患,卻單純的談天說笑

而兩個自園外來訪的人,卻愁眉不展,並對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訝

不刻意隱喻,不刻意象徵,從鏡頭便可以知道導演想告訴我們什麼事

 

【刻劃職人的細膩與情感】

片中德江老太太,無疑就是職人的代表

在她眼中,紅豆不只是紅豆

她去用心感受那紅豆的生命

它怎麼來?被多少風和水沖洗過?收成時看過多少風景?

職人的態度不也就是如此

全心全意、付出生命的去做一件事

那怕只是製作銅鑼燒,都是對生命及自己的一份尊重

而老太太除了是甜點的職人

更是生命中的職人

無疑的她比任何人都還要用心、用力活出生命

這也是店長第二次拜訪他時為什麼會痛哭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覺得愧對老太太)

德江老太太在說「沒關係,真的沒關係時」,似乎也安慰著正在觀看電影的我們

 

【社會議題】

本片其中一項最主要的社會議題便是探討「痲瘋病」

上個世紀的錯誤,即使後來被平反,卻也還不了她們已經錯失的人生

還記得約莫高三大學時

台灣也炒過這個議題--樂生療養院

也許我們能夠「理解」住戶的想法

但更應該想的是,這樣的隔離為什麼會「存在」?

究竟被關起來的,是因為疾病本身,還是因為人們對於無知的恐懼所形成的霸凌?

這使我想到了另一部片【動物方城市】

片中的草食動物也是因為無知,進而形成對於無知理所當然的「霸凌」

【動】片暗喻的中東移民問題、本片所提及的痲瘋病院問題,最近很夯的思覺失調患者(精障)問題

其實都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真實的縮影

導演透過鏡頭訴說了一場悲歌

不禁我們也捫心自問

自己所謂的正義,不是對與錯,而是多數與少數的時候

我們會如何選擇?我們能「看得清」自己的選擇嗎?

 

【配樂】

在這裡提到配樂

但導演在本片中甚少出現配樂

但也因為這樣,反而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在呈現情感最有張力的部份時,讓觀眾完全透過演員的情緒而感動

好的鏡頭,不需要多感人的音樂或旋律

一句簡單的話,一個眼神,就夠了

 

【人生的挫折】

戀戀銅鑼燒中

分別呈現了三段不同的人生挫折

若菜不完整的家庭及未來的迷惘

店長井千太郎對贖罪的無奈、憤恨與懊悔

德江太太本身的疾病及不公平的對待

但編劇分別讓他們有著溫暖美好的結局

德江太太完成她的心願,並且化作一棵她生前最愛的櫻花

若菜並沒有因為家庭的破碎而墮落

反而照顧心靈上更需要被照顧的人(店長)

而店長重新找到了對生命的熱情及尊重

這也是本片最溫暖的地方

一部片,直白的帶到社會的殘酷,卻又如此溫熱的收尾,令人內心感到暖暖的

 

【櫻花】

順帶一提,除了銅鑼燒之外

本片也用「櫻花」來貫串全片

店長的銅鑼燒店旁邊就長了株櫻花樹

德江太太最愛的也是櫻花

最後一幕店長在路邊叫賣起銅鑼燒時,也是在春櫻盛開的公園內

我們知道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也象徵日本對於生命永不放棄,盡善盡美的人生態度

就像德江太太說的:「吃到好吃的東西,記得要笑喔!」

人生中再不順遂,也要記得不要放棄自己,微笑以對

戀戀銅鑼燒

上映日期:2015年10月2日

主演:永瀨正敏、樹木希林

 (2015-10-02)導演:河瀨直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