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對於日本,尤其是東京的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一年

因為他們即將迎來舉世矚目的運動盛事-東京奧運

不曉得是因為這些極富盛名的藝術家多半是在這個年代成長出生

抑或這次的奧運有其與眾不同之處

但對於1964年的東京奧運

歷代透過它敘述或是成案的作品相當多

要了解日本近代或是現代史,乃至於背後的文化、時尚、社會風氣及考現學等

這個1964年東京奧運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在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舉,但當時的日本人對於戰敗的那一種羞恥感和孤獨、茫然感尚未消失

多數真正的日本人不知道為何而戰,在經歷過戰爭的痛苦、殘酷和貧困

而在二戰時期被日本當作最榮耀的皇家海軍、大和艦隊,二戰時期全軍覆沒

廣島和長崎兩個港口還被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家園和人生飽受戰火的摧殘,那種孤苦無依和自卑感

在當時確定1964年的奧運在東京舉辦時

對於當年的日本政府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契機和轉捩點

我們可以這麼試想一件事,當戰後的虛無主義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努力,重新被世界看見」的目標

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好,被世界肯定看見也好(日本在當時有一點類似集體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上身)

在東京、甚至日本各地掀起了一股改造市容的風氣

又加上韓戰爆發後,美軍長期駐日,帶來了外國新穎的文化

對於日本傳統的文化無疑是一大衝擊

這個個體化且形式化的時間點就在1963-1964年這段期間,也可以說舉辦東京奧運這一件事情具體體現了「汰舊換新」的現象

房子、街道器物層面,法律、規定等制度層面,甚至到崇洋的精神層面

「舶來品情節」成為當時大宗的主流

 

而身為青春且戰後嬰兒潮最前衛思想的代表-日本高中生,自然站在這波浪潮上

再加上嬉皮文化的引進,常春藤文化的影響,

在東京的街道上甚至出現過於打扮時髦的御幸族(當年還引發了反動派人士抗議,認為會影響外國人對日本的觀感,還報警,這概念有點像保守的大人覺得西門町的年輕人穿得太招搖報警一樣)

在這樣戰後出生的嬰兒們,面對這樣狀態下的日本

其實在情節上十分矛盾

他們既能夠欣然接受當代的思潮,

但卻對「改造」日本的精神感到迷茫

對於他們來說,周遭所謂的中壯世代,不但集體像著了魔似的「改造東京」,

把原本日本所擁有的事物全部拋棄掉,並希冀奧運能「帶來被看見的機會」,日本能夠「重新站上世界的舞台」

對於這一新世代的日本人來說,沒有經歷過二戰,自然沒有這樣的感懷或憧憬

他們看到的是在過度媚外下的另一種虛無與奢靡

在動畫「來自紅花坂」中便將故事純化,將校舍頻臨廢棄的「拉丁區大樓」作為整個東京,或是日本社會的縮影

並穿插一段真摯動人,又帶有幾分熱血的愛情故事來做雙主線

 

在1960年代,民風保守百廢待興的日本,

故事的主角小海,是正值十七歲青春年華的高二女生,就讀橫濱的港南學園,

父親澤村雄一郎為艦長,在韓戰時意外過世,

小海的母親身在醫生世家,卻勇於追夢,長期在國外工作偶爾才回國

由於父親過世,母親不在身邊,

家中的重擔就落在十七歲的小海身上

小海白天要上學,在上學前還得協助經營外祖母所開的民宿,負責膳食和房務整理

成熟懂事的小海在與房客真摯的互動上日子過得充實

直到某天進到教室,同儕議論著校刊一角寫了首給升旗者的詩

雖然沒有明講對象是誰

但很明顯的詩所描寫就是在指每天經營民宿,並在早上升起旗子讓靠港的船能看見的小海

當日在學校中午的社團時間

因緣際會撞見了當時的學生社團正在抗議,反對學校即將拆除危老建築「拉丁區」-同時是學生社團的重點大樓

負責校刊「拉丁區週報」的社長風間俊及學生會會長水沼為鼓吹抗議的兩個頭號份子

一次意外中,俊請求品學兼優,字跡工整的小海幫忙書寫校刊新聞的「原版」,再由校刊來複印板模

小海為了協助俊踏進了拉丁區大樓,在看見這棟破爛的建築內,盡是每個學生社團的社辦,有最活躍的社團活動,研究課學的熱忱,哲學思辨、工藝社、數學社...當然還有在頂樓的校刊社

如此自由奔放的地方就處在這棟危樓建築內,竟然即將面臨拆除,

於是提出「不然來好好打掃這棟拉丁區吧!」的提案

於是,原本只活躍於男生的社團,頓時被找來一大群「女生義工」,跟男生們一起合力整頓整個拉丁區大樓

一次次的合作下,俊及小海雙方也都對彼此產生情愫,

而當俊受邀至小海的民宿家作客,俊意外發現小海所擁有的父親與另兩名友人合照的照片,俊竟然也有一張一模一樣的!

俊於是向他的爸爸風間求證,爸爸於是說出了俊的身份-當年澤村把還是強褓的俊托孤給喪子的風間家,之後就在跑船中逝世

這麼一來俊跟小海就是親兄妹了!?如八點檔的劇情讓俊無所適從

俊於是刻意疏遠小海,直到被逼問下,才告訴小海這個殘忍的事實...

 

同一時間,校方不顧學生會長期的反對拆遷聲音,決議在學生放假期間強制拆除社團大樓拉丁區!

而俊、水沼被身為學生們最後的希望,他們要代表學生方去跟理事會請願

善解人意又是俊的好兄弟的水沼,找來提出關鍵「打掃」提案的小海一起同行,請假並至東京找學校的理事長德丸談判

經過漫長的等待,原本不當一回事的德丸理事長,在看到竟然有女生前來抗議,於是小海成為說服德丸董事長前往校園一看整頓後的拉丁區大樓的關鍵

在看到學生們對於這棟大樓,用盡生命的整頓,充斥著活力,並充滿多元的社團,洋溢著自由奔放的思想,

德丸於是說道「身為教育家,如果不能守護這個地方,那就太失職了!」,學生的請願竟然成功了!

同時間回國的小海的母親,跟小海解釋了俊的由來

並透過俊的養父風間先生告訴俊及小海去找照片中的第三人-小野寺船長,

這才拼湊出風間俊的身世-俊的親生父親叫做立花,與小海的父親澤村、小野寺在學生時期就是拜把兄弟

立花當年在戰爭時過世,妻子生下俊之後也過世,不忍心的澤村於是就把還是強褓的俊收為養子,登記戶口(因此俊當時查戶口才會發現他姓澤村)

但本是窮人的澤村(小海的媽媽雖為醫生世家,但卻為愛與澤村相走),在懷了女兒小海後,澤村意識到實在無力負擔俊,因此又把俊托孤給甫喪子的風間先生一家

小野寺表示若不是他當年在跑船中,他也會跟澤村做一樣的事情,因為他們是如此要好的兄弟

經過這樣一番解釋,俊及小海也確定沒有血緣關係

片尾就順著悠揚的音樂,俊害羞地看著小海,一同搭著船返回小港...

 

在本片中,那個十分保守,囚禁自由,思想還在萌芽的60年代,

導演刻意安排了幾處代表自由的象徵

小海家民宿中的房客擅長繪畫,而且是西畫,那在油畫中自由的風,筆觸,均揭示了日本在既有體制中嶄新的思潮

小海家民宿的旗幟雖老舊,但依舊順著海風飄揚,自由的思想,象徵這一切的自由

俊身為校刊社社長,在學校鼓吹抗議,為學生精神領袖,

但俊的家有門禁,他需要挑選一大早以及一點課後的時間來完成校刊的印製及出版,

這象徵越是外在的控制及束縛,自由就越顯珍貴,越顯得思想的價值

小海的媽媽也是象徵另一個自由-追求愛情,自由戀愛的自由

在那個戰後的年代,又是醫生世家,然後為愛私奔,跟著當時還是船員的澤村,

這樣的設定實在太浪漫

 

另外本片的重頭戲「拉丁區」,其實就是日本社會的縮影

某程度來說,翻新的拉丁區,其實象徵著蛻變的東京及日本

那動如廢墟的建築明顯是在隱喻飽受戰火摧殘的日本,

但即便殘破不堪,拉丁區裡面卻充斥著最自由的,嶄新的,最具價值的事物-也就是生命力及思想

那也象徵即使戰火摧殘了他們的一切,真正重要的事仍舊存在日本人的心中-只要自由,能夠思想,能夠保持對生命的熱忱及對這世界的真,就仍然有著希望

戰後的東京,雖然有著嶄新的思潮,但卻沒有人統整,也象徵這個社會其實長久以來是經過戰爭的摧殘,殘破不堪的

在學生們真正大掃除之後,他們想「守護」這棟拉丁大樓,還是不想要它因為奧運被翻新,某程度就象徵他們還是不想要一味崇洋媚外,喪失了自己的日本精神外,也喪失了屬於人最高貴的東西,

戰後那個時代,

當大部分的人都想要拋棄日本時,這群學生,代表著當時最真最感動的人,選擇相信自己的家園,即便再殘破,只要努力一起完成

這份感情以及對自由對真知的熱愛,才是撐起日本最重要的原因

也可以這麼說,其實「拉丁區大樓」根本就是日本的縮影

而學生們在拉丁大樓內唱著校歌,迴盪在拉丁區大樓內,其實象徵日本的精神,最高貴的價值從來沒有敗戰被炸毀,最珍貴的情操從來沒有消失,即便再怎麼面對困難和衝擊

還是愛著自己的國家,人們還是擁有著情操

導演在這裡對於當代的人文關懷及生命價值,透過著個特別的年代及時間點,又做了翻新與舊,文化精神價值的闡揚

 

本片中也多次在小地方安排振奮人心的巧思

即便在二戰失利,小野寺仍堅持著兩位已故好友的夢想,當上航洋丸的船長,

小海即便知道父親已罹難,卻仍在民宿口升起旗幟,希望往來的船隻能看見

學生會知道自己的力量薄弱,仍用最熱血的方式,中午聚眾,跳水儀式,校門口發傳單,種種拋頭顱的熱血守護他們唯一自由的淨土,守護著他們的最重要的精神象徵拉丁區

這些微小的事件,在宮崎吾朗的片中均暗示著象徵精神價值的存在,

正如他們的配樂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即使面對戰爭,即使面對奧運或種種外來的挑戰,仍要無懼無怕,大和民族仍要抬頭挺胸,昂首向前走

 

另外本片提到東京奧運的歷史

東京奧運對於戰後的日本來說

是一個可以改變民族重生的機會

在不少史書中都提到當年日本對於此次奧運會的重視

期待過高的人們甚至「保守的」約束了當時出沒東京的御幸族-新文化和新思潮的代表

本片也對於突破和維護做了一番論戰

如果追求新的我們

必須拋下過去的傳統,

就像當年的日本

為了從戰後走出來

迎接奧運(類似以前的萬國博覽會的心態)

必須要拋下以前的歷史、文化、忘記自己是誰

一味的接受外來的文化而忘記了自己來自哪裡,沒有了自己的文化

這樣的「新」值得嗎?諷刺的是,在這一個古老的「拉丁區大樓」,有著最新思潮的,象徵自由的學生們,竟然是守護著這些傳統價值的

學生的靈魂總是最珍貴的吧~看到的核心價值和所維護的真理,都不含任何的算計及考量

 

故事的另一個軸線放在俊以及小海感情上

的確就像八點檔一樣,小海在以為與俊是親兄妹時,仍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

就像小海說的,就算他們是親兄妹,也無法阻止這份感情在他們之間萌芽,「俊,我喜歡你」

可以說是當代最前衛的愛情觀

在本片中女高中生們也擔任起打掃拉丁區大樓的重任,可以說沒有這群女高中生,拉丁區玩社團的男生們真的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樓被拆除

某程度上導演也在向這個國家的女性致敬

在戰時和戰後的日本,也都是女性這個角色在維護日本的運作,在最脆弱的家園當下用盡辛勞,任勞任怨守護著家園

她們才是這個國家最偉大,能夠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因此導演刻意將「說服德丸老闆」的角色給了身為女性的小海,某部分寓意也在此

 

另外不得不在提及本片配樂的部分

雖然都是受西洋文化影響,呈現許多當時引進的流行歌曲,象徵日本社會在當時思潮上的轉變

但主題曲「昂首向前走(上を向いて歩こう)」,象徵雖然接受了外來文化,但卻仍要守護著最珍貴的精神

日本在大戰後的迷茫,對自己文化的否定,甚至感到羞恥,這是不少戰後的日本人所有的心態

有些人的反動會汲汲營營的追求所謂的外國文化

於是在看到戰後的建築也好,制度也好,食衣住行也好,開始了對於外國人的嚮往

很多戰後的尚有餘力的階級,也將「能買舶來品」當作一項走在浪頭間的事物

但同時,這些學生們卻在這波汲汲營營中做出「反動」

到底什麼是真正應該擁有的東西?也許在至今的社會上我們仍需要不斷地反思這些價值

 

宮崎吾朗本片可謂一掃他地海戰記的陰霾

雖然比較沒有吉卜力的後期魔幻風格

但探討的從原本擅於環境及探討生態及人類議題的吉卜力,演變到本片,重新回到最重要的價值以及應該守護的心

那些潛藏在人們心中的最重要的東西,只要不熄滅,無論環境如何變遷,仍舊充滿如高中生的自由、活力及奔放

並且值得我們奮力守護它,昂首向前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評論 藝文評論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