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的御用動畫師,

也是被譽為宮崎駿和高勳接班人的近藤喜文

卻在1998年1月,因為主動脈剝離逝世,享年47歲

在短短半甲子多的人生歲月中,卻造就無數的動畫作品

魯邦三世、魔女宅急便、螢火蟲之墓...舉凡經典的或吉卜力大大小小的作品幾乎都有他的影子

更是執導了這部【心之谷】

近藤喜文雖然名氣沒有宮崎駿來得大

但對於日本的動畫界可是有著深遠對影響

而心之谷的主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更成為他在葬禮上的告別曲

 

原因無他,心之谷的形象也好,敘述風格也好,實在太經典了

 

心之谷是一部典型的少女漫畫改編的電影

與十多年日後的「來自紅花坂」類似

也成為吉卜力工作室少數以愛情為其中主軸的電影

其他的動畫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愛的元素在

但就像每部動畫中,總會要有一些經典

而心之谷正是那個經典的原因

 

故事描述一個即將升國三的少女月島雯

跟著學校的安排,考試,讀書,考試,讀書

但她卻感到迷惘

跟其他的青少年一樣,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

沒有方向,

無止無盡的考試以及升學的日子窮極無聊,也被壓得喘不過氣

唯一的樂趣便是投入到童話故事的世界之中

月島對唸書興致缺缺,但卻十分喜愛閱讀童話故事

去圖書館借了好多好多本童話故事來看

某天卻突然發現借書卡上竟然一直重複出現「天澤聖司」這個名字

出於好奇與在意,月島開始想像自己某一天會投入如童話故事的情節之中

在某次去送餐給爸爸的過程中,意外跟著一支神秘的貓

來到一個叫做「地球屋」的西洋骨董店

裡面擺放著許多古董舶來品,包括刻著童話故事的古董時鐘,還有一尊貓男爵雕刻品

這時古董店的老爺爺向她解釋這些物品的典故和由來

這樣邂逅及彷彿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深深吸引著月島

在每每無聊或是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她總會繞到地球屋來求得小憩

而老爺爺的孫子,竟然就是天澤聖司!

聖司跟月島在同校不同班

是一位有著自己想法,英俊瀟灑的青年

目標是要成為一名小提琴工匠

立定志向要遠赴義大利學習工匠琴藝

這樣的命運邂逅和對於未來的方向感,逐漸吸引月島

月島對聖司也逐漸有了愛意

在聖司得知自己的父母同意國中畢業就可以去義大利留學時

他衝到月島的班上,把月島叫出來,因為他說:「我希望你是第一個知道這個消息的」

而月島也在這時知道了聖司的心意,

原來聖司早就注意到月島,為了引起她的注意,他瘋狂的借書看書,就是為了讓月島發現他的名字

相較於聖司對於未來的規劃及那麼的有想法

原本對未來庸庸碌碌月島於是立下了志向-想成為一名童話小說家,

她也把聖司當作偶像,也想像聖司那樣,有著目標,並且努力著

她徵求聖司爺爺的同意,把貓公爵作為童話故事的主角(ps.後來貓的報恩裡面也有用到這些角色~)

也希望在聖司到義大利嘗試研修的這個把月,能夠完成這部作品

月島暗自忖度著,不眠不休的完成,像是燃燒自己所有的生命一樣,

而在完成作品的那一刻,她拿給聖司的爺爺看:

「你的作品就跟聖司製作出來的小提琴一樣,剛烈,粗糙,但卻有如原石,有著純真的,最動人的那個東西在」

被爺爺一席話感動的月島嚎啕大哭,因為她始終找不到方向,更擔心跟聖司相比

自己只是個拖油瓶

但在一步步的努力中,她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真諦

回到家中,清晨四點多時,月島心繫已久聖司,突然向心電感應一樣,騎著腳踏車出現在她的家門口

聖司帶月島到他秘密的景點觀看日出,並對她說「你的事我都從爺爺那裡聽到了,抱歉,是我太自私,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到你」

而月島也在這時表示了她的心意:「不會的,我也想要一起努力,一起成長,並且像推這部腳踏車一樣,永遠支持著你」

在日出的這一刻,聖司終於向月島表白,兩人許諾婚約,看著緩緩而生的朝陽,一切充滿未來及希望...

 

吉卜力相關的作品都有一個明顯的時空「過橋」

神隱少女是通過隧道,龍貓則是穿過樹洞,

而心之谷則是藉由一隻貓帶領主角月島雯前到都市旁山坡上的一間「地球屋工作室」

一個跟山下都市氣氛迥然不同,充滿異國風味,甚至略帶詭異的工作室

在標準的少女漫畫情節裡頭,卻藏著近藤喜文在描述動畫的那一分細膩

先說到他在描述動畫時的那種感受性以及人物,甚或風吹過衣襬的飄動,水手服前面紅色緞帶的擺動,

在導演的安排下,歷歷如繪,都彷彿身歷動畫之中

腳踏車嘎搭嘎噠的運轉,馬路上車疾駛過迴避的人的反應,走到巷弄內的光影變化

月島的房間中與姊姊共用的上下臥鋪

燉煮咖啡燒開水的瓦斯火苗

本部片的動畫風格極為細膩,而這看似背後的小細節往往決定一部動畫的成敗

在這樣動畫的安排才是動畫大師的功力所在

除了夢想及愛情,本部片也提及所謂的環境議題

在1990-2000年代的作品,吉卜力大量地提到所謂環境生態及永續的議題

不光是當時環境議題思潮的崛起

也呼應到日本在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泡沫化經濟的狀態底下,人們生活的樣態情貌

面對都市人仍過度開發,造成生態浩劫,

而拜金的日本人仍不改生活的奢靡

繼續存在在「都市怪獸」的環境中,大肆蹂躪這塊土地

本片便以「多摩市」,這個東京近郊的城市作為主題

多摩市在「平成貍合戰」便已出現過(另一部高勳對於環境開發及人性議題的經典之作)

可探究其同時期的作品

多所做環境議題的呼應,也是對於這部片的一個延伸和反思

多摩市的環境原本充滿山林和原生動物,但在政府開發的政策之下,被移為開發用地

翠綠的樹林不在,溪頭聽不見鳥鳴,

轉而是轟隆隆的鋼筋水泥,強暴了動植物的生活,污辱了人類與自然美好共存的夢

在心之谷中不斷穿插其中的country road

在一開始也被月島改編歌詞

這首歌原意是在說到回歸故鄉的嚮往

但在改編歌詞後

卻成為對於過度開發的東京的反思

透過改編後的種種歌詞

悠揚的樂章卻藏著殘忍的事實:

「混凝土路,到處都是

砍掉森林,填平山谷

西化的東京,多摩的山嶺

我的故鄉充滿混凝土路」

這首改編的歌詞無意間透漏出對環境過度開發的省思,另外還諷刺地讓唱完這首改編詞的月島和同學還笑了笑

像是對這件事情做最大的嘲諷

宮崎駿曾經說過想要把這首歌放入動畫中

並且有說道「這首歌原本是遊子思鄉的作品,如果這首歌的視角是由都市人,面對這種充滿車聲鼎沸,高樓大廈的「故鄉」,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我想本片的歌詞也對這樣的情態做了最諷刺的註解

 

至於圖書館借閱證都是同一人的梗

不知日本很愛這種純愛是的靈動巧合還是別有原型

在「情書」裡也有借鏡這種甜點(藤井樹與藤井樹)

只是這部片在談論到借閱卡時,又多了對資訊科技的反思

只本書籍最多的圖書館也終將要有所謂的「新科技」進入

對於窮追科技的我們是否是一種發展的必要

女主角在逃離複雜的人際關係時,想到的也是「地球屋」-地球屋象徵的除了是那個回不去的美好年代

更象徵在資訊以及環境還沒有被戰亂或是發展的科技給侵擾的年代

在那個世界中,可以任由主角恣意想像這些童話故事

可以自在地揮灑魔法,創造出屬於他們的世界

某程度來說近藤喜文和宮崎駿在這裡把自己給投射進去

每一個電影動畫是和導演,最初也都是來到一個這樣的地球屋

受到某個人或是某件事情的感召

於是想在這個動畫世界中敘述一個千變萬化的夢

也想告訴大家,無論外在的環境有多麽嚴峻

人生中總有沒有方向,漂泊的時候

動畫都是那個可以讓我們心靈得以小憩的所在

 

同時在創作動畫的過程,一如月島在完成童話小說的那番波折

青春的少年總有著一頭熱血,就如許多年輕的動畫師

但那中間需要經過多少的苦難和折磨,甚或掏心掏肺,沒日沒夜,只為爬完眼前的那一張張稿紙

每一個創作人無論遇到什麼波瀾和挫折,都不會輕言放棄

而那分眼前的幾張被塗塗改改的稿紙就像珍寶一樣

是他們最珍貴的寶貝,人生的一部分

 

還有在故事中,近藤喜文和宮崎駿也一如往常

帶進了一些反戰的思維

聖司的爺爺的貓公爵公仔的背後故事

在於爺爺曾經去德國留學時,無意間想買下的貓公仔

當時因為那隻公仔是一對的,而女貓公仔正在被送修,店家堅持不能單獨賣

就像戀人一樣,是不能分開的

因為返國日期將近,當時與他同行的女友答應他,可以留在德國把母貓公仔買回來

等到聖司的爺爺再去找她的時候,就是他們一對貓公爵公仔重逢的時候

但無奈戰爭爆發,

等到之後再回去時,怎麼找也找不到那名女士了...

戰爭的殘酷不但摧毀希望,也摧毀了戀人

故事特意安排了日本和德國,在導演的執導安排下

頗有反戰的意味,也維持一慣的作風,替整部故事增添了深度

 

心之谷分成兩條線,夢想的線與愛情的線

要說的是,雖然創作者都已不再是少年,但對於青少年的那種情感和話語的表達,乃至於心態的描摹,

卻十分的青春,彷彿帶大家回到過去那種青少年時期的情愫,

上了歲數的大叔在架構出青少年那種追尋夢想的勇氣,義無反顧絲毫不遜色,甚至精準到令人拍案

月島的衝動,熱血,遇到挫折,對於未來的迷茫且不確定性

聖司的才俊,調皮戲弄月島,又有方向的令人崇拜,

山村和夕子的那種尷尬、期待、壓抑與失落甚或複雜

又或是青少年在對於未來的迷茫感,反抗權威,思考人生意義與價值,

主角們那種深刻卻又刻骨銘心,一心只想追求那個目標,用盡生命的那份感動

卻都描寫的細膩自然,深刻動人,也讓人佩服這樣對「青少年」這個樣態如此精準且貼切的描摹

 

另外故事中提到「原石」的概念

原石作為穿插劇中的另一個梗

被爺爺好好珍藏著,後來送給了月島

「原石」其實象徵著每位創作者的初心,還有那份最初的夢想與最純真看待事物的種種,

某一部份又呼應導演在說他們自己創作人的故事

我們在經歷過社會的洗禮,青春的糾結,愛情及現實的考驗,一定會有所「長大」

但成長的同時,我們卻也逐漸忘記自己

而原石那份初心,才是我們不能忘記的事情

只是,就如同影片所說的,如要完成一件偉大的事情

只有「原石」是不夠的-只有熱血是不夠的,

做一件事情,如果只有喜歡或是立下目標,是不夠的

因為要能成功,需要付出好多好多的努力,

那份成果也才格外動人

 

愛情的部分作為另一線

也可算是一個經典的安排,

前半段看起來像是月島一直單戀這個聖司,

但故事到後來才揭曉,其實聖司一直在注意她,而且為了引起月島的注意

刻意比月島提前借了幾乎所有的書,只為了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借書證上

月島借的書掉了被聖司撿到,他又調皮刻意朗誦她夾在書中的改編歌詞,故意開她玩笑,使她在意

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追尋夢想的那個執著

這樣完美的人設

真的完全命中月島的心,

月島除了把他當偶像,更把他當作是他在迷惘時期努力的目標

我想青春的時候我們都是這樣的

有一個偶像似的人,或是一件事情,突然間我便鼓起了勇氣

好像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也不怕的那種氣魄

逆風飛行也要完成的那股豪情壯志

突然間的振作,近藤喜文和宮崎駿大大抓到青少年的思想和文化

並且刻意地描述,那種想要分享卻又不能分享的曖昧心情

以及幾處經典的撒糖時段(聖司在班上的大家都在的時候走到月島班門口,把月島叫出來,

兩人約到校園頂樓談心)

不小心同時開口要開啟話題

童言童語稚嫩地交換條件(要聽我拉小提琴你也要唱歌的)那份純純的愛

在本部片中表露無遺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刻意用這首歌貫串全場

因為本部片除了在探討愛情(就像是在等待歸來的良人之外)

也在探討遊子歸國時的那分心情

回不來了,回不來了

卻想回去

我們在長大後,在面對到所謂的夢想

多麽也想有這麼一條country road,指引著我們往這條路走

即便遇到挫折也好,遇到成長的洗禮也好

在外追尋過之後

還是能希望回到這條路

無論環境怎麼樣的改變,

無論我們怎麼樣的改變

總是有這麼一條路

而這條路,通往的是那個一直嚮往的地方

 

而在看完這部片之後,一定會想用這一首歌,緬懷這位一代大師

鄉村路,帶我回家吧

帶我到那裡,那個我一直嚮往的地方

R.I.P,近藤喜文先生,但願一切往生者和來生者都安好

總會有那麼一天,天堂再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評論 藝文評論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