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電影裡有一套叫做「家庭喜劇」的電影風格

內容多半類似今日的連續劇

以「家庭」為軸心

用貼近人們生活的方式以及略帶搞笑、溫馨的橋段

呈現家庭相關的互動以及情感的羈絆

藉以引起觀影者的共鳴

而橫山家之味這部電影

可以說是是枝裕和最貼近家庭喜劇的一套描述

但他卻不落窠臼

以家庭為背景,卻將家庭內的風暴做最溫柔的真實展現

縱然我們跟良多一家的狀況不盡相同

卻能從自己身邊共有的關係或是比較下獲得共鳴

本片也可說是是枝裕和最貼近尋常百姓生活的一部片

 

故事描述在橫山家特別的一天

橫山恭平是一位小鎮上的醫生,年逾古稀,兩年前已經處於退休狀態,

但愛面子和放不下醫生身份的他總是在他自己的家庭房間(他的診間)「裝忙」

並對兒子和女兒更有著放不下的自尊心,在家人面前總是擺著一副臉,裝作一副威嚴的樣子

太太淑子是一位家庭主婦,相較於丈夫,在家中算是緩和氣氛的角色

燒得一手好菜,

橫山家的大兒子橫山純平,原本繼承老爸的衣缽,也是一個優秀的醫生

但十五年前卻在海邊,為了救一個陌生人「良雄」而意外溺斃

面對這樣喪子的痛,

多年來累積在爸爸媽媽的心中

次女千奈美是個半吃軟飯的二女兒

在跟丈夫結婚後生了一龍一鳳

選擇欲搬進老爸老媽的橫山家中

揶揄著爸爸媽媽這棟老家,欲改建成二世代住宅,可以自己住的舒服

又不用負責一切的大小瑣事(媽媽會處理)

本故事的主角良多,是橫山家的三兒子,

從小被受寵愛,因此像個大孩子

一事無成,所學的藝術史方面的領域也沒有辦法學以致用,

40歲仍找不到好工作,

他在外認識了由佳里-良多的老婆,前夫過世,育有一子淳史

 

在橫山家長子純平逝世十五週年時

千奈美和良多分別從外地回到老家

良多另帶著由佳里及繼子淳史一同前往,正式要將由佳里介紹給他的爸爸媽媽

故事(或說風暴)便從這個對橫山家特別重要的日子開始

 

首先鏡頭帶到爸爸恭平,

明明是小兒子回來的當天,卻也不見他的任何喜悅之情

另外他在對鄰居太太的那種百般照顧與叮嚀,

與他在家中種不苟言笑,威嚴的形象完全不同

(順道一提,他的提醒其實只是建議鄰居太太飲食,已沒有太大的醫療治療效果,也象徵其實老爸恭平已經可以退休了,但他卻不願意放下這一切)

在良多回來之際

只有媽媽淑子和姊姊千奈美出來盛情迎接

恭平還刻意跑回他的診間,好似不歡迎良多的樣子!

而其實良多在搭電車回到老家之時就向由佳里表示他對於回老家的不願意

從這些蛛絲馬跡,我們便可拼湊出良多與父母的關係為何

良多應備受寵愛,但任性的他卻沒有照著父親希望發展的腳步(就是哥哥的腳步)

年輕時就離家出走,獨自一人在社會打滾,卻也混得不好

只落得在踏進老家前,還得跟由佳里串通好他的「工作內容」

爸爸看見良多,實際上開心,卻被他那愛面子的個性給框架住

見到良多和他的太太,沒好氣地詢問他的工作

而良多似乎也不甘示弱,一本正經地在家人午間團聚的時候回嗆老爸

幸虧有媽媽和姊姊、以及太太打圓場

到了故事的中後段,留下來過夜的良多無意間看到爸爸令人心疼的一面

當晚鄰居太太(之前爸爸問診的老太太)突然身體不舒服

鄰居家立刻聯繫橫山家,希望老爸能去家中看一下

但鏡頭再一次帶到,卻是救護車的聲音

而爸爸恭平在電話中與鄰居對話,哽咽的,好像承認了一件他始終不願意承認的事情:「趕快叫救護車吧!我已經沒有有辦法幫助她了...」

這對一個愛面子,始終認為自己優秀的爸爸來說

是多麽難受的事情

他必須承認自己的無能,也間接受迫面臨自己已經被這個時代淘汰了

在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時,爸爸試圖向前去跟醫護人員解釋

卻換得醫護人員理性急促的「請借過」-原來在一般人眼中,垂垂老矣的他不過就是個七十餘歲的老先生罷了

只有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他還是倔強的認為自己是個優秀的醫生

良多在面對爸爸這樣的情懷

從一開始在橫山家中的那種叛逆反抗-直接回嗆爸爸「醫生有什麼了不起!」、「誰稀罕當醫生!」

到面對這一幕,他其實也心碎了

他看到爸爸的不堪及脆弱

也是之後促成跟爸爸在海灘旁和解的重要轉折之一

 

良多這個人,被寄與厚望,卻在父母面前拿不出可以說嘴的人生成績

而他愛面子這點,倒是遺傳了他爸爸,

所以他說什麼也不肯回家,直到不得不時,便與由佳里拜託要串通好他的「圖畫修復師」這種藝術高端職位

在見面的時候不斷看著手機,除了導演刻意展現他的「老屁孩」個性外

也凸顯他與爸爸的共通點-都愛面子,愛裝忙(爸爸走進他的書房診間,其實偷偷在聽大家在聊什麼,但姊姊千奈美進房間那一刻,爸爸卻像小孩子,立刻拿起書本裝忙XD)

太太由佳里身為家裡的「外人」,丈夫過世,守寡再嫁,又帶了個與前夫所生的小孩淳史

在片中可以看到他極力地想要討好公公婆婆

即便公公對守寡的女人說出極不禮貌的話

由佳里也忍了下來

婆婆淑子表面上對於由佳里十分親切

然由佳里也從細微之處感受到其實婆婆根本把他們母子倆當做外人

對繼孫淳史的過分客氣,在晚間刻意叫由佳里幫忙整理,並打探式的詢問由佳里有沒有打算跟良多生小孩

其實隱隱間都可以感受到她對於這對「外來母子」的不接受,始終當他們是外人

畢竟淳史不是良多「親生的」,那樣的排外和壓迫排斥感,在晚上由佳里聽見婆婆淑子只幫忙良多準備一套睡衣,卻沒有幫淳史準備

達到引爆點,她再也忍不住,對良多發脾氣,卻也不直接說出原因

晚上趁良多不在時

由佳里拉下她帶一整天的假髮,把兒子淳史叫過來,

跟他說「你身上有一半的血是爸爸的,有一半的血是媽媽的喔~」

聰明的淳史回問「那小良(良多)呢?」

媽媽也回應淳史「你覺得呢?什麼時候要讓小良進來呢(進到心理呢)?」

這時我們便可以知道,其實由佳里並沒有真心愛良多(也許有,但仍忘不了她的前夫)

她會跟良多在一起,純粹就是為了她的兒子淳史

她在橫山家處處謙和、扮演完美媳婦的角色

也都是為了兒子淳史著想(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發現兒子並沒有被準備一套睡衣時會大發雷霆)

 

而兒子淳史遺傳媽媽的聰明(角色設定上是枝裕和讓他扮演神明視角的角色,當身旁的人產生尷尬或違心時,過分看見真相的淳史反而會不自覺笑出來)

在親戚的小孩詢問他是怎麼稱呼良多叔叔時

成熟的回答「就是叫他爸爸啊」

從小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出對於由佳里及淳史這對母子來說

必定經歷過許多的故事

要讓一個小孩能這樣「過分成熟」的回應

必然有了些創傷

只是在最後他呼喚他的「爸爸」良多一起進來泡澡時,

隔著門,卻還是下意識地稱他作「小良」

也象徵著他其實始終沒有認同良多就是他的繼父

(無奈的是良多對於這一切卻也莫可奈何)

半夜裡淳史睡不著,站起來在中庭間獨白許願:

他希望能像爸爸一樣,成為音樂家,如果不行才是醫生

淳史在剛到橫山家時,踏進爺爺恭平的診間,恭平像看到繼承人似的跟他囑託一定要成為一個醫生

但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淳史他心中真正的目標

他想像他去世的爸爸一樣成為音樂家

若不行,其次才是醫生(這當中隱含他還是認同他的爸爸,第二為了生存,第二順序才是符應橫山家的要求當一個醫生,以期待被認同)

 

姊姊千奈美表面上迎合爸爸媽媽,當個孝順的女兒

實際上也別有心機

希望能透過討好爸媽,來加以擁有橫山家的房屋改建權

而她的丈夫片岡,表面上是個好好先生,大辣辣的

實際上是一個光說不做的人(很軟爛的人)

且遇到機會就會想要賺錢(連他自己的親戚良多他都要推銷,在家族家會中大辣辣直接說「欸欸我可以算你便宜一點」

似乎把良多當成客人而非家人

 

老媽媽淑子則是本部片另一個靈魂

在表面上和藹可親,也當作爸爸恭平和兒孫之間的潤滑劑

但在當天晚上,吃飽飯之際,聊天聊到喜歡的歌曲時,媽媽想到她最愛的一首演歌

便催促良多去放,

爸爸恭平原本說道「什麼演歌,我從來不聽那種!」,在聽見旋律時表情卻突然怪怪的(當然他的愛面子個性卻又馬上板起面孔)

在老爸洗澡時,隔著浴室,老媽淑子用那種不經意,像在聊天室的口吻道出了先生外遇的事實

原來那首歌是她當時揹著還是嬰兒的良多前去小鎮處理事情時聽見的

小鎮上的樓上一個女人的房間傳來她丈夫的聲音,丈夫正哼唱個這首歌

於是她說「像聽見歌詞一樣,『我搖著搖著,搖著搖著』,然後就不小心記住了,就在回程的車站買了這張CD,夜深或無聊時就來給它聽一下,它是我最愛的歌呢!」

在這裡突然可以感受到老媽媽是藏得最深,最有心機的!

而她選擇不直接跟丈夫恭平當面攤牌,甚至選擇在丈夫去泡澡時「隔著澡間玻璃」說,也沒有「說破』他丈夫就是外遇

但她同時讓丈夫清楚了解到其實他出軌的事情,老婆一直都是知情的

只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她選擇不說破,隱忍下來

同樣在晚上,她跟良多對話時,更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婆婆的城府!

原來當天下午(純平每年的忌日),當年被純平救的良雄都會到家裡拜訪,上個香,也感念純平的救命之恩

在良雄來的當下,老爸爸恭平十五年來從來沒有正眼看過良雄

對他仍活在這世上嗤之以鼻

當天下午發生這件事情時

看在眼裡良多甚至為了良雄跟爸爸差點又吵起來

他認為爸爸始終仗著自己是醫生,瞧不起現在只在廣告公司打工的良雄(良雄從藝術大學『肄業』)

某程度來說良雄被否定,就像良多本人被否定一樣

看著良雄落魄,又不斷跟自家人磕頭的樣子

當晚良多便跟媽媽提起「能不能不要再叫良雄來了?也夠了吧~都過多久了~」

導演這時特寫媽媽淑子的半獨白(側臉對著良多):「怎麼會呢?我明年還是會邀他來,怎麼可以不邀呢?麼可以這麼快就忘記呢?怎麼可以這麼輕易就放過他呢...」

從老媽媽的一席話,我們也才猛然得知其實那個表面上的和藹可親,全都是裝的

骨子裏她恨死良雄,想要用這種精神折磨的方式虐待他

(同時從媽媽的口吻中也知道她其實沒有把淳史當作自家人)

但面對媽媽這樣隊良雄的做法

良多卻感到無力,無法說什麼...

 

看到了嗎?橫山這一家人,從上到下,面對家人時都戴著面具

無論是老爸爸、老媽媽,兄弟姊妹,老婆和兒孫

他們都是帶著面具,偽善地過生活,

或者我們可以說,只有帶起這些面具,他們才有辦法與家人互動,甚或生活下去

如果老媽媽當年說破,如果爸爸不要那麼愛面子

如果姊姊誠實的溝通,如果良多成熟的面對

是不是這一切都會不同?但無奈的是,我們始終沒有辦法知道未來

與家人的生活,偽善似乎是必要之「惡」

因為真相實在太殘酷,殘酷到根本無法共同生活下去

只有戴起面具,表面的互動,才能繼續「相處」

所謂「橫山家之味」,帳面上充滿溫馨,三代同堂

事實上這一味早就「走味」,卻又是莫可奈何的必要

我們在與家人相處時,真的能夠做最真誠的自己嗎?有時,是不是也必須向橫山家一樣

因為真正要相處

所以只能戴上面具,才能繼續「依賴」,彼此生活?

 

電影的最後,爸爸與良多散步到海灘

父子倆相約之後一起看足球比賽

但最後口白中說道,來不及等到那一刻,三年後老爸就走了,隨著爸爸,老媽也走了

在這裡我們看到比海還深的影子(比海還深的主角同樣是阿部寬,與良多的處境也相同,可說同樣脈絡下的另類前傳或續集)

我們都沒有辦法變成想要的那種大人

我們也都沒有辦法完成想要的約定

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

便成了遺憾

是枝裕和在最後又用這樣溫柔的鏡頭弭平前面家庭間的鋒利與傷口

讓我們在面對家人時又用更深一層的感悟來看待家人的存在

家人是我們一生中最長也是最頻繁互動的存在

但正是因為誤會也好,偽善也好,包裝也好

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變成了遺憾

始終都想說的吧~卻因為這個,因為那個,說不出口,沒有做到

而某時某刻,那卻是與他們相處的最後一次了

是枝裕和在這裡又用更溫柔的鏡頭把我們這些遺憾和誤解給溫柔的抱住

我們一生中所發生的,彷彿就是最後良多的遺憾

種種中合體

我們也許也像良多一樣,就是會在多年後返鄉

對著爸爸媽媽的墓,炎炎夏日間,像當年媽媽對純平的墓一樣,淋上盆冰水,說道「很熱吧...,這樣涼快一些吧...」

 

在許多的橋段中,從本片是枝裕和逐漸增加了電影的呼應和刻意安排的幽默感

像在面對「沒什麼大不了」的橋段中,是枝裕和也安排得恰到好處,給予適度的句子不同場景的幽默感

同樣一句話

在姊姊、由佳里和媽媽下午聊天時出現過-他們把小時候良多從會的回應講成是「哥哥純平說的」

良多咕噥著,並在晚上與媽媽獨處時刻意反駁「還有啊!那個玉米那件事情是我說的,不是哥哥」

媽媽只是敷衍說了一句「那有沒有什麼」

爸爸躲在診間偷聽他們的對話時,心裡也頗不是滋味

因為兒孫輩總是說著『要去外婆家~」,但爸爸卻在診間同樣埋怨:「什麼外婆家,這個家的一切都是我掙來的」,

也同樣被聽到的姊姊說「那又沒有怎麼樣」

良多的繼子淳史在進到橫山家之前,被媽媽要求不能叫良多「小良」,要改叫「爸爸」

卻在晚上洗澡時不慎露出破綻:對著外面的良多先生大叫「小良,熱水好了!」,正巧被老爸爸聽到

一切的謊言(良多與淳史的父子感情)也被揭穿,在淳史心中根本就沒有把良多當作爸爸

穿插在這當中還是那句「阿這又沒有怎麼樣」

是枝裕和透過這樣刻意巧妙的安排,讓這句話成了不同橋段中的經典

對於一個人來說,可以會覺得沒有怎麼樣,甚至會覺得小氣小心眼的事情

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對當事人來說,某程度而言十分的重要

大家對於哥哥的誇獎,造成良多的心理陰影,難得那樣幽默慧黠的話是良多自己講的,但他們卻又誤會

這對良多而言,「正名」當然重要

對於爸爸而言,他為了這個家,失去了他的兒子(純平在出事時他還有一排病人等著問診,以致錯過去救兒子的時間)

大家又比較喜歡會帶給人開心的太太

對於他來說心裡當然不是滋味,家是他賺錢養來的,大家卻只看到太太

而淳史那席話,當然可以當作「童言童語」,當然可以說「那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正是因為童顏且無意間說出來的話

反而更加傷人,也證實了良多在現實生活中的挫敗

爸爸的個性遺傳兒子,

淳矢在聽到爺爺恭平的期許骨子裡卻想成為音樂家

良多、淳矢和良雄,追尋自己的夢-所做的職業(純矢是職業性向)皆是和藝術有關

但除了還沒長大的淳史外,那些「想要擁有自己發展」的人,卻在現實生活中顯得掙扎

而醫生這個行業,表面高尚,卻無法顧及家裡的風暴

這樣巧妙的藝術與科學的拉扯

也是是枝裕和首次放放進電影內的元素

呼應的相得益彰,相當精彩

從影片中也可以得知是枝裕和所採用的種種屬於他常見的拍攝元素

樓梯(兩個事件空間和心靈的對比,年紀和狀態也有對比)、電車(負責轉場和情點交換)的被運用在細膩幽微之處

過世時的墳墓均是以土葬的方式(除了日本習俗,也多因為是枝裕和的土的意象展現風格)

夏季(夏天是是枝裕和在影片設定上常會運用到的季節,夏季的日本別有透明清澈的味道,且多處在細膩以及電影間的張力(冰水、西瓜、電風扇的嗡嗡聲、梅子、人的酷熱表情(對照冬日的溫暖))

海(海對於是枝裕和來說尤其重要,它可以是一部片的羈絆,也可以是一部片之所以人會有的情感來源或是痛苦的來源,猶如本片)

(詳細的電影元素分析可參見是枝裕和的成名代表作【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一文分析)

最後是不尋常的家庭結構,這個家庭看似平凡,卻因為大兒子的意外過世,延伸出了一連串家庭茶壺風暴

看起來除了親切之外,也多了份緊張與藏著一絲絲哀愁

 

從這些呼應和探討中,我們也看到日後是枝裕和發展他的風格的雛形和轉折

在橫山家之味這部片

可以看到是枝裕和承先啟後,探討一個家庭之所以互動存在的理由

偽善成為必然,而不說出口的真相卻又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對於家人,橫山家那種痛卻又必須「努力」一起生活的人

十分輕,卻也沈重

這樣的互動必然有遺憾,也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讓我們得到某種理解

橫山家的樣子,也許就樣我們每個人家或多或少的樣子

縱然我們都是帶著面具

但骨子裡卻還是有那份羈絆,帶著偽善的理由

那份羈絆,我相信,依舊是真摯的、真誠的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評論 藝文評論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