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預告上就看到這一部片

立刻把它放進必看清單

除了內容題材本身就很吸引我之外

更重要的是他在預告片內「沒有暴雷」XDD

說真的,有時候我們在看新片時最容易吸引我們的一大原因便是看電影預告

(除非續集,或是有名的原著小說或導演)

但近年來的電影預告,不知道是為了衝票房,還是怕觀眾不會入場一樣

首波預告、XX篇,OO篇、30秒版、45秒版、2分鐘版、最終版預告...

預告內一直暴雷,把最精華的給剪進去,有的甚至沒品的直接告訴你結局為何

哀,

可悲的是這些預告就像猛然衝出隧道刺眼的太陽光一樣

你連閃躲或閉眼的機會都沒有

(而且在看預告時大部分都不知道其實他已經把最好的剪進去了,於是你真正看完電影後就會大失所望)

 

但,就像剛才說的,死期大公開的電影預告之吸引人,他兩三下就帶入幽默的情節卻無雷,又能適時地跟觀眾澄清必須拋開看待生死的嚴肅心情

 

這是部半黑色幽默的喜劇

而且完美的置入人類對於世俗種種的迂腐及限制

在角色定義上,他大膽挑戰了觀眾對於宗教神聖的領域

「以阿」是上帝的女兒

上帝其實是暴躁無常的人,創造世紀也沒有多偉大,純粹就是他自己的私慾和娛樂

所有的意外(包括為何塗果醬的那一面總會掉落、衰事總會禍不單行等)全部是上帝設計的

而以阿的哥哥耶穌--被認為是人類的救世主,在上帝和妹妹的眼中只是離經叛道的青春期少年

上帝(爸爸)說自己兒子只是隨便變了變法術,就讓人類這麼相信他

至於耶穌的門徒嘛~當然是隨便收的XDD

人們崇敬神聖的天父,而身為被崇敬的對象,上帝也樂此不疲

他用來決定全人類命運的,便是他自己房間裡的那台超級電腦

他所有的法術幾乎都灌給了那台電腦

天空的顏色、何時發生意外、什麼時候人會出生、以及每一個人的死期為何...通通在電腦裡

我想編劇(或導演)在此賦予了更深層面的意義

這層意義便是顯而易見的,諷刺人類的無知

我們在對死亡、意外等無法預知的狀態下,產生畏懼

於是,為了消除恐懼,我們創造了上帝

就某一層面而言,正是因為人們為了自己的恐懼而創造出上帝

而上帝也靠著人們的恐懼而活著(感到被需要、存在感)

(某一層面其實跟人類創造出魔鬼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有一說,當你相信有上帝時,其實你也肯定了魔鬼的存在)

那,當恐懼消失時,還需要上帝嗎?

更直接地問,上帝還存在嗎?

而這一切,就在以阿為了報復爸爸而悄悄駭進電腦,把全人類的死期公告在每一個人的智慧手機上開始

 

全線的主軸在以阿公布死期後正式啟動

以阿來到了凡間

一方面是探險(就像人類對於未知的天國一樣好奇,以阿對於人類世界也感到新鮮)

二方面是想效法哥哥,蒐集6個門徒,便可以湊到18人

(而為何要湊到18人?因為這樣就可以互相組隊打棒球,完成媽媽(聖母)的心願)

導演一在地透過零碎的片段,告訴我們其實一切的崇拜或畏懼都是我們自己製造的

根本就沒有什麼神秘數字,更遑論有個聖者或造物者

三方面是以阿自己也想做點什麼,她自己也想完成一本新約聖經(自己想出書的意思)

 

進入凡間後,可以看到導演對於全線主軸細膩的安排和人們在面對真實死亡時的態度

 

在以阿尋找六個門徒之前,她找到了一個紀錄者

這個紀錄者很特別,是個不太識字的乞丐

正因為他不識字,所以他可以用自己的話或方言記錄著以阿的一切

正因為他是乞丐,所以他是全片唯一沒有手機的人,所以也是唯一不知道自己死期的人(在這裡導演又小小的批判科技綁架人類的觀點)

像這樣的人最適合當旁觀及紀錄者了,

於是,他竟成為新新約的撰稿人XDD

跟著以阿,我們找到了六個門徒

這六個門徒看上去是隨機的,

但導演卻安排了我們人生中會遇到的六種困境

六種人生的失落與悔恨

奧黛莉(獨臂的漂亮女人)、尚課勞福音(58歲的愛鳥業務員)、馬克(成天上館子尋歡的禿頭男)、

佛特瓦(只會殺動物的殺手)、馬汀(被丈夫遺棄的貴婦)、威利(體內住著女孩子的九歲小男孩)

而以阿的出現,改變了這六位門徒的命運

以阿總是靜靜地聽完每一位門徒的故事

然後,輕輕地靠在他們的胸膛,聽著每一位門徒心底所發出的樂章

以阿說每一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首曲子

(意思是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是一首歌)

然後,以阿輕輕地問著他們:「我可以為你造夢嗎?」

 

在這裡我們可以得知,以阿的能力不是披紅海(雖然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小幕XD)、也不是造人或殺人

以阿的能力,是治癒及聆聽

在人們得知自己的死期之後

心理面最脆弱的一部分被迫要面對

這六個人的脆弱似乎囊括了我們所有人會面臨的課題

而以阿的出現則靜靜修補了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段關係與傷口

無論是獨臂冷漠的女人,成天尋歡的男子,或是後來與猩猩相愛的貴婦

人們其實都在渴求一種「關係」,

死亡在這一刻不是毀滅,而是契機

它讓所有人去釋放心中的抑鬱,面對人生的難

其次,還有在工作中所面臨的自我認同於價值肯定

包括尚克勞福音及佛蘇瓦

他們兩個隱喻了現代工作中的孤寂與沉悶

每個人在還是孩子時,都擁有著漫天無際的夢想

不管你是要當冷酷的殺手,還是想當自由自在的鳥兒

從來沒有人會說你對或錯

但長大後,我們被迫面對人生中的現實

現實的人生中不需要殺手,更不能當鳥兒

慢慢的我們失去作夢的能力

直到死期公開,直到以阿出現

 

好喜歡導演在故事中細膩的安排

看似六段不同的生命故事卻又有緊緊相連在一起

原本被視為災難的公開死期,在這裡卻變成追夢的藉口

在觀影時也會不時問自己,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死期,會有什麼反應呢?

 

最特別的是以阿的第六位門徒:威利

威利與其他五位門徒不同,他只是個小孩

若說其他五位門徒講的是修補大半人生中的缺憾

那麼第六位門徒,便是導演對於人生的有限性之啟發與投射

小男孩只有九歲,生性孤僻,體弱多病,心底面其實又想當女生

像這樣的人若是以阿的爸爸(天父)來設定他的人生,應該早就被宣判死刑

但幸好,他遇到了以阿,就在他得知他的死期剩下一個禮拜

相較於威利的父母對於自己兒子將死的那種不捨與難受

威利卻感到異常平靜

與以阿討論過後,他只想靜靜地度過他的七天,並且在看的到海的地方死去

以阿於是陪著威利度過三天(他們將一天自己定義為一個月,這樣他們就共渡了三個月,多麼美妙又浪漫)

在這些日子中,以阿修復威利,而威力也修復以阿

以阿在威利的眼中,不像是有神力的人,只是個同齡的孩子

而孩子要的不多,就只是個伴

不管時間長或短,孩子都只需要一個能夠陪伴他的人,即便是以阿

導演在這一刻又把以阿重新「人格化」

我想這也是本片最厲害的地方

每個神其實都具有人性

而每個人也都有像上帝一樣能夠治癒的能力

 

在威利生命終了之前,以阿湊齊了六個門徒,與哥哥的加起來共18人

於是,神蹟發生了,透過媽媽在天上打掃家裡時的意外XDD

媽媽無意間將丈夫電腦重新啟動

於是每個人的死期全部改變、消失了

威利的死前有七天,七天後所有的一切都改變

某一層面也寓意著上帝創造人類的七天,在七天後一切的世界重新創造

創造的並非物質或生命,而是人們重新面對自己的內心,以阿的媽媽讓全人類重新活了一次

比起天父用洪水、用意外死亡來威脅,這樣的方式豈不更美好?

 

全片透過死亡,探討關係

一方面打破人們對於上帝的既定印象

二方面透過以阿,修補了人生中的種種缺憾

人們在對於模糊的、不可知的未來中

常無形間設定了多重的枷鎖

在現實生活中將自己綁住

用宗教、家庭、傳統的道德禮義來約束自己

但編劇(或導演)給了我們重新的視角

或許在真實生活中,沒有以阿(或是我們還沒遇到)

但與其創造一對無形的枷鎖與限制

為何不假設下一刻、下一時分,你若將離開人世

你還會過現在這樣的生活嗎?

 

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時,你還會是現在的自己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