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桂綸鎂演戲,最有印象的應該就是不能說的秘密

那時候覺得她就是一個氣質型的美女

很適合戲裡面那個彈鋼琴的女學生

怎麼說呢?桂綸鎂的樣子實在很好駕馭這樣的角色

 

但時過境遷

現在的桂綸鎂已非昔日那個只會呈現自己拿手的、擅長的那個戲路的氣質少女

尤其是在德布西森林裡面,更是得到驗證

 

全片不說什麼,其實看預告片也可以知道內容

但,在看的當下,就會有一種想要桂綸鎂帶著自己進入「森林」的感覺

導演郭承衢不拍森林的清幽、萬物的奧妙

或是自然保育等等的議題

他拍森林,就是森林,沒有別的

森林的靜謐、無情、晴天、雨天、險惡、溫存

他拍的正是一個綠色的世界

 

在片中的桂綸鎂遭到人生的打擊

為了她自己堅持的理想正義

害死了她的丈夫、孩子

到最後剩下她空虛的一個人

受不了打擊的她於是被母親帶到森林裡,遠離人群,一切歸零,重新開始

但,入了森林裡,「一切重新開始」卻隱藏了許多不同的意義

她們過著原始人的生活

衣不蔽體,潦倒不堪

柴得自己燒,菜得自己摘

但這些生理的苦痛遠比不上桂綸鎂心裡的創傷與壓力

她無法原諒自己的丈夫,更無法原諒那個無法原諒丈夫的自己

我們可以看到前半段,桂綸鎂多半心不在焉、雙眼空洞

在夜晚的冷雨下顯得更加伶仃

陸亦靜演的母親角色較為堅強

同樣是喪失女婿與孫子

她選擇保護她的女兒(我們可以看到在聽到登山客的聲音時,她不是去求救,而是拉著女兒躲進更深處)

她知道一但求救,女兒將永遠也無法擺脫現實社會帶給她的衝擊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原來害死他們的間接兄手,正是最親的女兒......

而就在她決定原諒她女兒時,卻遭逢意外,被毒蛇咬了一口

被森林的無情給吞噬

 

壓抑、憤怒、悲愴、釋懷

這是桂綸鎂在戲中的心境

同樣是哭,同樣是悲傷

但她表現的好有層次

一開始的那種空虛

母親被蛇咬時責怪命運的那種憤怒

在小木屋中記憶再度被點起的那種劇烈的痛

和最後坐在山頂上的那一份釋懷

桂綸鎂從不會表達,到對著鏡頭朦朧的,淡淡的一笑

導演準確的透過鏡頭告訴我們她心境的轉折

 

我們又可以這麼一看

其實整座森林就是桂綸鎂本身的心

她的心像座森林,埋藏了她過往的種種

開始那幾幕看到了孩子的玩具也可以說是她心裡對孩子的一份思念

她在森林裡迷失,象徵她找不到她自己

媽媽死了,被她親手埋葬

也象徵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死了,能跟她對話的一個聲音沒了,剩下的就是她自己的孤單

她想自縊,繩子卻斷掉

某部分也告訴我們她還沒有心死,對這個世界仍有牽掛

而她最後的望向山頭的那一抹釋懷

則象徵她已學會與過去相處

整部片,我們陪著桂綸鎂一起經歷悲傷,找到自己

 

片中插入了德布西的歌

來詮釋導演想要描述的「森林」意象

是多了點詩意,也有扣到森林的主題

但強度沒有大到可以讓人感動或因為這個選擇而感同身授

頂多會有一種「喔!原來如此,所以選德布西」這樣的感想

導演想探討的事物其實很隱晦

而德布西之於整個主題的意象卻又太表面,

我覺得在選題上強度可以再高一點,說不定「森林」或「記憶的森林」會更好?XD

 

另外,導演在片後說到這部片主要還探討的是台灣這塊土地對於各種事物的不堪負荷

所以我們陪著桂綸鎂,一步一步慢慢把自己倒空

看見了最原始的自己

也藉由德布西的音樂,來反應文化、政治、經濟的一種飽和

從片中一切歸零,再慢慢得到自然的撫慰

她借由人生中的一場悲劇作為引子

帶我們紮住在森林裡許久

片中的桂綸鎂反對丈夫默許在保護地開發

因而引發這場悲劇

某部分導演也在暗示我們

森林(抑或大自然)的力量遠大於我們所想,豈是能買賣和交易的?

他既探討悲傷,探討接納,也探討飽和

藉由桂綸鎂倒空

導演也希望我們能將自己也倒空,好好哭一場,然後,對著那片蓊鬱或那般朝陽,露出一抹微笑

 

放慢自己的腳步與心靈,跟著鏡頭,好好在森林裡真實的倒空,與生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