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一部純視覺系的電影

可以說沒有任何劇情

但內容的描繪卻豐富到讓你不禁佩服導演的拍攝手法和功力

如果是要從中得到什麼愛情的啟示

或是人生的大道理

本片可能不是好選擇

但如果是純粹想體演西班牙式的美

或是陶醉於午後那股挾帶灰塵及陽光下的那抹杏黃的法國街道

那麼本片絕對是首選

 

【女人】

我們看過的電影哩,都是怎麼描述女人?

活潑的?辛辣的?溫柔的?有個性的?

電影中大多會運用文字敘述,頂多是拍個一兩幕,讓觀影者知道這個角色設定的「女人」個性為何

這是個好的開始,對於觀影者而言,但我們常會因此被電影的角色設定給限制住

因為電影裡設定的「女主角」就是著個樣子

但在看此片時,我們可以看到導演刻意在拍攝「女人」

且他橫跨了你、我、他三個角度

影片中的法國女人們,時常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

畫布上的那幾筆婀娜

午後咖啡館那沉悶而無趣的交談

抑或是追尋假希薇亞的那襲酒紅洋裝

導演鏡頭內的女人生動而多樣,大概佔了整部片的8至9成

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的細膩

導演帶我們看人

又從人中看見主角

主角好像在找希薇亞

但卻又沒那麼積極

我想除了在找人,他也在找那份感覺

在科技都還不發達的那年代

他用草草幾筆畫出當下的那份熟悉感,再一一對照

 

話說回來,希薇亞有哪些特質呢?

我們從男主角的找尋的類型,不難歸類出當時的希薇亞

一定是一個在人群中特別出眾

在一片嘈雜中總是安靜的聽

應該是一頭長髮,髮尾微捲

帶點平靜而悲傷的氣質

 

這些氣質也很符合男主角呢

是否主角在找尋的,是他自己呢?

 

【拍攝手法】

導演的拍攝手法十分緩慢

甚至有幾幕運用到全畫面的拍攝手法,不運鏡

可以理解當時在拍這部片時,很多幕導演是將鏡頭架設在街道的另一頭,

不移位,不清場

就讓那瞬間進來的所有事物成為影片中的一部分

也許有人會不習慣這樣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可這也正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法國街道上的清道工

跛腳拿著氣球走來走去的男人

資源回收的老奶奶

這一切在現實中並不浪漫

但在靖童的呈現下卻十分法國

 

另一大拍攝手法便是男主角的視角

從他開始發了瘋似的跟蹤自認為的希薇亞

我們可以非常滿足的享受導演帶的平視及仰式鏡頭

不得不說有幾幕仰式的鏡頭,定格下來真的好美,就好像明信片一樣

亞麻色為底,幾個行人走過,搭上主角殷盼的雙眼

還有女主角匆匆背影

兩人在史特拉斯堡裡相互追逐著吉光片羽

就像一白一紅的畫筆,在城市的街道上盡情地馳騁揮灑

這時女主角是否為希薇亞已不重要了......

 

【關於服裝及配色】

男子身上穿的是典型的工裝

法式大片領不修邊幅,解開扣子

搭上那點鬍渣、中長髮及深米色的工作褲

這樣不羈的頹廢感的穿著完全中了我的胃啊!

另外男主角肩背的是正紅色的袋子

女主角則相反,穿著一襲紅色細肩帶小洋裝

但卻背著一個米色的帆布袋

用色上的對比看得出導演的用心

整部片像是巴黎野玫瑰的復古刷色

也許也是法國的天氣在午後陽光下本來就似這等威士忌色吧

像是加了濾鏡,而且是ND400以上的那種濃濾鏡,偶爾才把它移開,讓陽光過曝那麼一下

 

當一切放慢時

街道、行人、空氣、記憶......彷彿都有了溫度

少了所謂劇情的干擾

我們更能從中享受純粹視覺所帶來的溫存

至於那些劇情啊,道理啊,人生啊,

就暫時擺一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