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先說在前

其實我不是很認同主角into the wild的動機與做法

即便有千萬種理由

但那畢竟是逃避

且主角從來沒有在乎過其他人的看法

他所找尋的real除了自然,人類也是

而他逃避的那一切所謂的虛華和規則

在他真正踏入大自然中卻不時的在自身面臨險境時顯露出來

 

但我覺得導演西恩潘本來就沒有要給觀眾一部暖心的電影啦XD

畢竟片名就告訴我們,這應該是一條不歸路

 

【阿拉斯加之死】為改編自作家克拉庫爾的同名作品,故事取材自發生於1992年的一個真實事件-23歲青年克里斯麥肯多斯

被人發現死在阿拉斯加山脈北部的外環山脈,一條60年代荒廢產業道路的廢棄公車上

本片(亦為本書)藉由新聞及作者的深入調查及報導

完整爬梳了克里斯麥肯多斯出走阿拉斯加的始末,路徑及原因

並透過西恩潘的敘述手法

讓這一個23歲的年輕人當時經歷的傳奇重新攤在陽光下

其實在原著「阿拉斯加之死」出版之際,因為事件過於離奇,into the wild這一詞正好打中了許多面臨經濟、社會壓力和框架、自我認同的人們(尤其是青年)

當時造成了不少轟動

甚至在事件爆發後,主角的遊歷路徑,阿拉斯加的山脈群,皆成了朝聖的地點

不少遊客、旅人慕名而來,也造成當地警方及政府不少的困擾

 

電影中主角克里斯麥肯多斯說到:「自由啊!正因為自由,他是人們無法抗拒的魔力來源,無論什麼人,都會被那自由所吸引」

克里斯麥肯多斯與妹妹成長於一個富裕的家庭

爸爸媽媽雖為高知識份子,但控制欲極強

一切的物質生活和物質慾望就在克里斯的家中,周圍中上演

克里斯十分聰明,大學主修人類學

對於社會的醜惡和階級制度滲透了解

閒暇之餘十分喜愛拜倫、梭羅等浪漫、自然主義作家的作品

種種因素

似乎正導向主角最終會走入荒野,只是之前的某種因緣契機罷了

 

克里斯看著身邊的大人、這個社會被階級、金錢給綁架

又偶然得知家庭的不幸(媽媽實為小三)

多重的打擊下他無法原諒原生家庭,更無法原諒有著個過去脈絡的自己

也無法原諒這個社會

於是他說了他想要過最「real」的生活

某一天他開車,就這樣走了

一句話也不回,就這樣音訊全無

 

電影詳實描述了克里斯在決定前往阿拉斯加所沿途經過的路徑

沿路所遇見的人

滿口「詩人」和「愛與和平」掛在口的克里斯,口才便給,文筆動人(真是位高材生)

也不曉得是否因為他的自負,他所追求的最real的事物,某種程度也是他自己的渴求

他在流浪時,稱自己為「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

丟棄自己的名字

把身上僅有的提款卡、現金全部捐出

以旁人的觀點來看,他是個極端自然主義者

他想拋棄「所有」人類所建構出來物質的、科技的、文明的東西

他要活在「最真」,最「怎麼收怎麼獲」的大自然

路上遇到了嬉皮、自然主義者,社會底層的人

也經歷過被捕的風險

我是肯定他對於「大自然」的那份渴求,他絕不是單純的想要「逃避」,那個信念支撐不了那麼久

就像他遇見的遊牧情侶一樣,越是漂泊流浪,心中的信念越強(跟身體所處的情況成反比,往往都是這樣)

 

只是他畢竟不是專業的冒險家,甚至不是專業的露宿者

那究竟是什麼讓他即便冒著這樣的風險,也嚮往那樣的自由?

 

美國在80-90年代,經濟的快速成長無意間也帶來許多的社會問題

大量的機械化取代了原本的人力

一堆人被股票、車貸、房貸套牢

國際間各種運動方興未艾,種族和女權運動仍不停歇

對於那時的年輕人而言,尤其像克里斯這種的

對這個社會產生了一種冷漠及疏離

我們不曉得為何而學習,為何生下來就有如此的不平等

按照學校的學習學完了然後呢?進入社會變成另一個壓榨的輪迴

什麼時候這些規定被如此強諸在我們身上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自主?找到自由?

克里斯在電影中一直提到(或向他遇到的人)說道「那些形而上的東西」指的就是這些

虛名、金錢、地位、剝削、規則、不平等

這些社會的靡靡又加上家庭的不幸福

逃離世俗的推力加上自由,real的拉力讓他下了這個決定

但我實在對於克里斯這樣的人不太認同(好險電影也無意包裝)

他總是說了人們都是虛偽的,但他忘記自己在荒野時穿的裝備、使用的技巧

他為了到阿拉斯加的「打工」,其實也都是他的「虛偽的」世界所構築出來的

其實人之所以會進步,是因為在面對環境和面對危機時,我們遇到問題,去處理,去改進,去進步

任何一個社會規則或是價值觀也都如此

克里斯無法逃避,又或者是他其實根本就沒有逃避,他只是用一些意識形態,為反對而反對的批判這社會現有的一切

他用了「人類的槍」,「獵人的技巧」(世界生存優勢的規則)去獵捕馴鹿(弱勢),也是在無意間階級和現實的表徵

人本是動物,也可以說他討厭的世界也是「動物行為」所構成的,其實他沒有那麼高尚

 

更何況,他身邊還有比荒野更real的事情:那就是對他的愛

父母、妹妹對他的愛

遇到的人對他的愛

我們可以說他被傷得很深,

我們可以說人世間有很大一部分是虛偽構成的

但他卻選擇不看那些關心他、愛他的人

某程度他逃避這些真誠,他也是一個虛偽的人,用他所謂的「走進大自然」來包裝這份虛偽,他不夠真誠的面對它自己身邊有所謂的真誠

 

而當最後,1992年八月,他終於來到阿拉斯加,拖著病體(長時間沒有食物、缺乏生存技巧、又誤食植物中毒)

他在公車上寫了SOS求救信

最後屬名還是用了他自己的本名:克里斯麥肯多斯

我們可以視為他跟過去的自己、家庭以及這段不幸福的過往和解

也可以是他在和解後用他的本名活出自己的一種證明:認同、接受他自己

他還是在最後有了所謂的社會的情感連結:會孤單、會冷、會害怕

這些也是最真實的東西

但他過去都視如敝屣

骨子裡他愛好自然,喜歡自由,我想每個人都是,沒有人想被社會的沈重框架所拘束

但是否在這些框架之中,還是有所謂的真誠的愛

而這些是不是也是萬物的一部分,本來就存在

不用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否定它的存在

因為我們生而為人,若把這個社會視為環境,我們不也每天在生存?每天走進大自然中

 

本部片給我的省思是另外一種

每個人可以有每個人的選擇

當然尊重,就像電影裡克里斯所遇過的人一樣

但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所謂的「真」的存在

那是愛,真正的愛

無論你否不否認,它就是那樣存在的

無論都市或荒野,愛也是這世界一個重要的真,不用懷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