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所謂的類型電影

拜今日的科技及電影特效進步所賜

已經可以完成場景(如賽博龐克)想要的那種既視感及臨場感

但光有這些特效還不夠

其實回頭電影本身

劇情及人物設定,分鏡運鏡選擇,色調、主題凸顯才是最重要且最根本的基石

少了這些決定性的因素

就會淪為「大概適合去電影院看」的特效片

當太多的環境設定及臨場感可以用特效來顯現

劇情及人物就成為了科幻電影的關鍵因素

 

反過頭說

如果情節及人物設定夠精彩

配上科幻片那種未來世界破敗感及賽博龐克的冷冽元素

會是一部厚度及討論度皆夠的電影

 

捍衛生死線許多的賽博龐克電影中

特效並非用得最兇猛的

但他仍然可以成為推薦的科幻片經典

關鍵就在他角色設定及情節安排

 

劇情在描述一位科學家威廉

再一次意外中造成全家身亡

悲痛之餘,他不顧一切道德倫理及自然法則

複製逝去家人的肉身,再載入從中抽取的神經元網絡記憶,成功完成了「複製人」

卻也因為這項創世紀的發明被公司發現

惹來殺身之禍......

 

乍看之下十分老梗的劇情設定

卻因為將科學家及故事主軸刻畫的入微及精彩

情節安排緊湊得宜

而成為科幻經典片之一

 

在看本部片時

心裡想著「哇~~這真的是我看過最弱的科學家了」

話這樣說,卻是本部片成功最重要的元素

以往我們在看這樣的科幻片

「科學家」這個角色總是十分厲害

在電腦前操作,弄出一張張參數圖和程式碼,就可以破解,駭進,解除危機

但在本部片中,基努李維飾演的威廉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本片開始的前30分鐘,他幾乎是失敗的

幾次的嘗試都沒有成功

面對公司,屬下,上級及家庭的壓力他顯得狼狽不堪

卻又擁有科學家的傲骨

可以說這個威廉在觀眾面前呈現的是十分真實的,活生生的「個體」

他會失敗,會挫折,會焦慮,面對家人的死亡和工作無法平衡時會崩潰,恍神,魂不守舍

這樣的「弱化」顯得合理,並讓人同情

相較於一些科幻片中,科學家萬能,科技狂熱,只要一台電腦就能搞定整個浩瀚宇宙網路

雖然厲害,但就顯得扁平了,而且不盡然符合人性及真實

 

威廉在面對家人的失去

我們可以看到他從慌亂,並且近似發瘋似的急病亂投醫,竟然天真地想到可以用他的專長把他的家人「復活」

而在等待家人「成形」的那17天中

他忘記將他及「他家人」的生活維持正軌

學校忘記請假、老婆的診所忘記說明,自己的公司也荒腔走板......

個人認為本片最精彩的便在此

這是一個傷心至極卻還懷抱著一絲絲希望的父親所呈現出來最真實的樣貌

甚至過了應該「完成」的時間(想出如何成功將意識轉印到複製的人體身上)

也沒有好萊塢英雄劇情的安排,在最後一刻想出方法,

而是將快要醒來的「老婆」打了鎮定劑,代表他的不知所措,他還和跟時間賽跑

還在賭,賭最後的希望,賭最後的機會

十分精彩的橋段

而想到方法的那個靈感來源瞬間安排的時間點也剛剛好,不會太離譜也不會拖戲

 

另一個十分揪心的橋段實在選擇他能復活的「家人」

因為設備不足,只能選擇三個人復活,而他有老婆和三個子女......

基努李維又把他的無助、焦慮和無法承受逼真的表現出來

當最後抽到無法復活的籤是小女兒時那種崩潰

和之後為了他老婆和兒女醒來不要覺得有異樣

決定把小女兒有關的記憶全部抹掉

但...就算抹掉記憶

就算丟棄所有有關的物品,

她還是一段生命,一段痛存在於威廉的心中

不時的他還是從家中的小角落,女兒的插畫中找到他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一個人若有一天的科技能夠進步到沒去所有的不快樂

是真的能夠抹掉嗎?

又一個人在另一個人的記憶中被抹掉

他是不是就不算存在過?到底意識才是人類存在的價值還是存在本身?

帶到這裡,是相當複雜的哲學問題

而本片有透過這樣的探究來豐厚其韻味

 

相較於前半段的厚

後半段因著劇情安排,就顯得較為直線和單調

老婆被告知道自己是複製人,曾經死過的反應也顯得過於平淡

而殺戮追逐的戲碼也多半可以預測得到

為了不使本片淪為即刻救援(連恩尼遜的經典)翻版

在故事後段加入了基努李維如何創造出「優勢」和敵方談條件

是的,他不僅複製人,他更自己複製自己的意識到一個「機器人」身上

使得幾億人有同樣威廉的「自覺」,卻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只有威廉能夠控制它

實在太厲害了,怎麼有辦法想到可以有這樣的一步

複製出來的威廉有著跟科學家一樣厲害的頭腦,卻又聽命威廉

等於是另一個複製人

這也帶到了「本我」和「永生」的議題

如果機器人能夠完全代表一個人,那原來的人類算什麼?還有機器人的永生及意識轉印,更使得人類的存在及生命長度等值得被討論

影片最後在被「處理」後的壞人,成了「複製威廉」的員工

他向阿拉伯貴族介紹產品時說到了一句「沒有永生,再多的錢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您做了正確的投資(選擇)」

這也呼應了本片想要讓大家討論的議題

 

以科幻片來說

少有看到這麼厚的科學家及劇情

選材雖然非創新

但在一次次失敗辯證中探討了人類存在的價值

不會出現巨大的飛船、宇宙,也沒有萬能的科學家一下子搞定整個美國或世界網路,再來談宇宙的哲學道理

反而聚焦科學家的人性化本身

以小見大

即使沒有過多特效,也能刻劃出十分具有厚度及深度的電影

並值得我們省思及探討

 

不久的將來

相信影片中所發生的事及談論的的議題終將會出現

我們的立場為何?存在又是什麼?身為人的意義又是什麼?如何在未來的科技中重新定義自己?

使一切有意義的生命是否再有任何意義?使生命無常的終結是否成為相對?

 

當人與科技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該害怕?擁抱?融合?堅守什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