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情挑】-自由

本部電影在描述一個音樂家妻子茱莉在車禍意外痛失丈夫及女兒後,從痛苦到自由的心路歷程。

 

一般要表達自由的主題是什麼?

一般的導演或編劇都會想要用抗爭啊,不公義啊等等的大主題

但奇士勞斯基的「自由」卻是探討人的受傷後欲解脫的「心靈自由」

原來自由還包含了「走出傷痛」

而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精準地抓到了那個被禁錮的靈魂到破繭而出的那一自由的瞬間

本篇看著茱莉從無感到痛苦到最後釋懷再到坦然

電影精準地抓到了「心靈自由」所會面臨到的項目與困境

 

全篇用藍色的色調,反光側目小道去玻璃紙水晶燈都是藍色的

這樣的自由顯得有一點陰沈,製造出反差感

女主角想當然耳通篇穿的是藍色的上衣,整部片看起來略帶點抑鬱,卻沈重真實,

再配上音樂之餘主角心境的轉折

(可觀察到本片在主角一開始時運用的音樂是較為平板、抑鬱低沉,可到主角的心境轉折時的那幾聲突然的提琴巨響,配樂的選用也看得出導演的特別用心)

我們在面對一個重大事件時,過不去的往往是自己

挫折感,失敗感,愧疚,痛苦,悔恨,放不下等等

而當這一切被時間慢慢撫平

直到那麽一天那麼一刻

回過頭來,會發現原來早已自由了

 

【白色情迷】-平等

本部片導演企圖從描寫一對怨偶互動的始末,藉著男女主角的互動來暗喻政治的現實與殘酷,也是我三部裡面最愛的作品。

 

永遠也忘不了男主角一開始落魄現身的樣子

男主角穿著m51 parka

裡面著著略舊的西裝襯衫

像極了落寞的mods

導演一直拍攝群鴿

鴿子代表的是和平

但在法院一開始鴿子就拉了一坨屎在主角這身衣服上

象徵的諷刺意味明顯

另外群鴿的飛過也代表幸福

飛走代表什麼意味明顯

然後鏡頭便帶到離婚訴訟庭

男主角在壓力下不斷詢問法官-平等是什麼?不會說法語就不聽我說話這樣平等嗎?

句句扣題「平等」

鏡頭不時再帶到女主角冷漠的表情及回應

觀眾從這樣幾鏡大概就能猜到男女主角當前所遇到的問題

 

全篇承襲藍色情挑

大量的出現白色

女角多明尼加的頭髮是白的

白牆(刻意的白),白色日光,法院的死白,男主角的慘白

一系列呈現了都想要更平等的元素

男主角用的銀白色整齊的梳子象徵水平

 

折騰了一番,男主角終於回到故鄉波蘭從操舊業(理髮師)

卻在一次次的意外中致富(買地暴利)

而男主角一心一意想要報復只為平等

導致他在成為大富翁後用計讓女主角上當,重回他的懷抱

又設局讓她入獄

觀眾在這一連串荒謬的劇情安排中已可逐漸看出端倪

 

所有的平等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權力之中

從影片中也漸漸看到權力的失衡

值得注意的是導演從原本的低視角

到主角慢慢致富後便成了中高視角

從影片中視角的改變也透露出一些端倪

婚姻代表著契約

買賣也代表契約

監獄是讓一個案件有公平對待的機會

但在本片中,這些都成了不平地的原因或結果

 

本片也悄悄呼應了政治面

回到1992年

當年蘇聯解散,象徵共產主義的垮台

本片中的兩位主角一位是代表著自由的法國

一位是代表剛垮台的波蘭(共產華沙)

兩國之間本來就有著不平等的待遇及態度

連外界給的眼光也不同

這也是在這兩國的人物代表婚姻中所欲表述的立場

(選用「婚姻」來代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相逢實在非常具有代表性,因為婚姻在大家眼中是期盼的,是契約般男女平等的,但這段婚姻卻是十分失敗的開始)

簡述如下:

某程度上男方代表的是共產主義

女方當然是資本主義

一開始在離婚法庭中,男方(共產主義)爭取的是平等,他說「難道不會說法語(不跟隨資本主義)就不聽我講話嗎(就沒有話語權嗎)」?

(諷刺的是男方爭取的是平等,在象徵公平正義的法庭中,但這個法庭卻是在資本主義的國家所開的,這樣是否有公平可言?)

而女主角說「曾經愛」,意思是「曾經想幫助過共產主義」或「曾經對於解放,共產世界瓦解的想像是美好的」

如前述,婚姻則代表蘇聯共產制度的瓦解(接觸了資本世界)

而女主角在影片剛開始的態度也代表著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的不屑

(從女主角在家中對男主角說:你不懂愛、你不懂我愛你、你甚至不懂我恨你,你不懂我想要你)

我想導演要告訴我們其實他覺得共產主義根本不懂資本主義其實是想要蠶食鯨吞共產主義(女主角說「你怕了吧!怕了吧!就像是資本主義對共產世界那種又怕又恨,看起來怯懦的叫囂口吻)」

而共產主義還傻傻地認為資本主義的世界是美好的(男主角還是表示即使這樣他還是好愛她)

自從結婚後就再也沒有給過幸福-自從瓦解後其實再也得不到快樂

(之前的對共產瓦解的美好就像對婚姻的憧憬與期盼)

結婚後老公便性無能-從資本主義介入後,資本國家從來就沒有從共產國家中得到好處

決定離婚-要拋棄剛脫離共產的國家,像是波蘭

導演透過男主角的境遇想我們親身示範、演練了一次共產主義是如何被資本主義所洗滌

某一部分也是拍出資本主義下的虛偽和剝削(從土地的翻倍售價、男主角半哄騙老農夫賣地等橋段)

手錶說是蘇聯製的爛貨,其實就是在表述波蘭本身說「共產主義」是爛貨,畢竟是蘇聯創造出了共產主義

某種程度上這也代表了波蘭當前的心境-覺得共產主義的一切都是不好的

而二法郎所代表的意義表面上是男主角努力掙來的,所以他不願扔,也扔不掉

其實導演是在告訴我們「扔不掉的原因」乃是因為資本主義已被深植人心

而男主角丟了兩法郎進棺材,也象徵最後他的初衷也死去

 

另外男主角遇到的貴人,一心想求死,這個貴人有太太,有小孩,有錢,卻想死

導演透過它來描述資本主義下的空虛

最後女方被陷害,關進黑牢

而他在監獄中對著男方,表達想要自由平等,

重提婚約

男主角哭了

因為這時他想到了當初他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平等

但是換來這樣的下場

這樣就是真的平等嗎?

套用到前面的資本和共產主義的比較

當最後我們對於另一個相對應的個體產生剝削、最後贏得勝利

這樣的我們是否覺得真的平等?

共產主義是以平等起家的

但我們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往往是從「不平等」的心態開始的

所以無論是愛情或是社會現狀

人們往往只想要「更平等」

那麼按照這個邏輯

所謂的「皆平等」的共產主義根本就不存在

所有的事件和價值觀其實都可以被買通

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還記得一部經典的電影「再見列寧」中,

男主角同樣為了要取悅媽媽

建造出共產世界仍存在的假象

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表面上資本主義帶來了新氣象

但不全然是好事

一個制度久而久之成了文化

而當我們所謂的「主流文化」侵入一個地區,甚至一個世代

變成所謂的函化或同化

對於原本的世界是否真的是「救贖」?

這種強烈的衝擊本質上還是掙脫不了權力、階級與鬥爭

馬克思主義中認為「金錢」是影響人類最下階層的東西

也是因為金錢這樣的價值觀

他認為會對於整個社會產生一種剝削

在影片中也具體的提到了金錢所帶來的影響

它的確成了階級及人類世界的規則與話語權(給錢買地、買關係、翻被炒地皮、請傭人)

在老公說前妻「一定會來的,畢竟這是一筆龐大的遺產」的時候

其實這隱藏的就是無論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再怎麼崇高

到頭來都敵不過金錢的誘惑

在金錢之下

所謂的愛情、地位、名譽、甚至事性命都可以被衡量、被計算

 

導演既撕開資本主義的現實

也批評共產制度下的虛幻,更諷刺在共產主義下其實也是另一層權力和金錢的剝削

又可以以愛情的主題來進行包裝

著實需要崇高的功力

實在太高竿了

 

【紅色情深】-博愛

本片在探討「人性」往往不是由法律所能定奪的,法律有時只是忠於法律本身,並不具有任何彌償的意義,甚至是違背人性的,真正能讓自己解脫的是「愛」本身。

 

延續白色情迷「平等」的主題

本片更直接把主角變成了法官

法官是最常遇到道德兩難的一項職業

他要忠於他的職業所賦予他的權力

既要符合法律的標準

但往往做出來的判決又是不符合道德人性的

本片集結了兩者

便可以稱作是奇士勞斯基總結的一部大作

 

在老法官的眼中

因爲當年年少時的情傷

導致他對週遭人的懷疑,也不信任他判斷的一切

(就算他真正做到了對這個人的判決結果實質是好的,如他提到的水手)

他也對自己的職業身份和道德判斷沒有任何信心

而在他退休前

他審了當年他的第三者(介入他和他女友的人)的案件

他給了他「合乎法律」的判決

但就他後來跟茱莉所述

他的憤怒是憤怒到想要殺那位第三者的

但,他給了他「合法」的判決

卻沒有給他心裡公平的對待

這種不平的挫折,矛盾感

使他申請提前退休

也造就他現在這樣對人性懷疑的處境

某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懷疑

 

再說說朱莉

茱莉是一個剛成年

對於外來的一切充滿憧憬

敏銳細膩的一個人

對於自己的感情也有所困境(透過男朋友的電話顯示顯然是個控制狂加不信任茱莉,幾幕的顯示中茱莉似乎跟模特兒攝影師也走的太近)

算是一個在剛成年懞懂階段的少女

在片中茱莉因為撞到老法官的狗

基於「愛心」,於是茱莉把狗欲送回退休法官的手上

無意間發現了他其實一直在竊聽別人的事實

但他竊聽好像也沒有特別的意義

就只是單純「竊聽」,然後為他所知道人性背後的欺騙等等一切沾沾自喜

充滿正義感的茱莉自然不能接受這種方式

在第一次的會面,茱莉帶著「厭惡」的情緒說出了「你真可憐」

這句話著實嚇到了法官

也讓他反思他這麼做的原因,

同時漸漸找回了喪失已久的對世間的「愛」

 

茱莉在跟退休法官一次次的相處之中,竟漸漸解凍、開啟法官的心靈

而法官相較於其他人,也是茱莉情感寄託的對象

於是,法官漸漸對他敞開心胸(法官邀請她來參加他的生日,茱莉也邀請他來參加他的模特兒走秀)

兩人建立起忘年之交般的情感

或許

導演在其中讓兩個彼此極端的人有一個因為愛而溝通的橋樑

「博愛」的精神,除了對國家,更是對不屬於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如茱莉之於老法官)

但那種愛並非施捨憐憫的「愛心」

到比較近乎於一種「感知」

一種彼此的救贖

女主角在人生茫然的時候找到老法官

而老法官在不相信人性的最終遇到了茱莉

 

我好喜歡導演最後讓演員一一謝幕的方式

他竟然可以用一場「船難」

把所有的演員給串起來

也象徵奇士勞斯基所要告訴大家的

就算遇到風雨

倖存者依然是這些人

愛可以救贖這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暴風雨把茱莉的大型海報給吹了下來,象徵他會遇到災難)

 

奇士勞斯基在片中運用了表現主義

一方面透過女孩的層層探索

解開了老法官的心防

二方面也將老法官年輕時的樣子透過平行時空的表現主義運用方式(電影的另一線是奧古斯汀和他女友)

造成同時時空可以敘述法官的現在和過去

這是相當高超的電影語言敘述方式

不用單一的時空項度拍攝

也不去玩倒序法或複雜的剪接

他用一個看似就發生在茱莉身邊的年輕法官直接演繹老法官的年輕時候

造成呼應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女孩像是兩位法官生命中的救贖

她救贖了老法官

看結尾的畫面也像是準備救贖年輕的法官自己

 

本片也探討法官這樣的職位

他某種程度上就像老法官所述,有著「說對」或「說錯」的判決權力

但有著這樣的權力,並不代表每一個判決都符合人性

更應該說,人類比法律要複雜的許多

在人性的面前,法律就好像是一紙玩笑

是笑話的篇章或最終端

因人性而生法律

但法律卻不能給我們最想要的人性

我們終究想要去愛、去被包容、去被了解與尊重,或是真正去被「撫平」內心的創傷,甚至報復

這些都不是法律所能給的

也許這也是老法官灰心的原因

他因為年輕時候的經歷而不相信人性

導致他認為一切的法律其實也是虛假的,改變不了人性

 

但導演卻同時又安排了女主角茱莉這樣的一個人出現

代表這世上仍會有這樣一個願意相信人性的人

某種程度上茱莉也給了這位老法官一個面對自己過去感情的經驗

讓他重新相信人性

重新去愛、去痛

因為終於有人在乎他

 

最後一幕切到茱莉被雨淋濕,在紅色船邊轉頭的那一幕

正巧跟之前拍攝平面模特兒照片時她最喜歡的一張

從這裡也看到導演的幽默感

現在的預言未來真有可能發生

而外來在法官的夢中是如此美好

「你大約50歲,早上醒來,對身邊的神微微笑,感覺好幸福」

那是最簡單,最美的愛和祝福

 

本片也大量的運用紅色

紅色代表愛

愛會驅動(紅色的吉普車)、可以貼在胸口(女主角的衣服)、眾所皆知(掛在牆上的大型看板和紅色的電影院)、會混亂(酒吧的紅色調)

愛的確會傷人,

但也可以救贖人

說穿了愛就存在社會的每個角落

端看我們怎麼去感受它

 

【共同】

奇士勞斯基幾乎都從低角度去拍攝

讓觀眾有一種貼近主角的錯視感

常用的第一人稱角度來拍

尤其對於他所喜愛的御用女伶(如依蓮雅各、茱麗葉畢諾許)

他很愛用一整個極近的鏡頭去特寫女主角

除了拍的唯美靈動之外,更讓我們彷彿身歷其中

奇士勞斯基敘述事情的主線並不複雜

主角也常聚焦在同一人身上(十分好辨認)

特寫人物非使用劇情的廣度,而是深度

藉由前述的鏡頭拍攝方式深入的探討他所欲表達的主題或人性

當然,這也要考驗一個演員的演技

畢竟她幾乎是撐起整部片的靈魂所在

像這種非典型的拍攝選擇和影片呈現方式

可謂奇士勞斯基個人獨特的風格

 

三部片也分別按照所屬的顏色來作色調上的選擇

好佩服他們在燈光、美術設計、攝影及運鏡上面的運用

也佩服導演選色的功力

不會通篇的使用暖色調或冷色調

但卻又很明白的告訴你本篇的主色為何,不致使人厭煩

 

三部片均探討著「人性」

而這樣的人性

更加了奇士勞斯基種種悲憫精神

或許跟他當年的時空背景、政治現象有關

他所構築的人物之厚,往往充塞著一種苦悶抑鬱

抑鬱的背後呼應著人性

此三部曲並非向外探討的電影類型

而是向內去探求,去梳理

用顏色來代表所探求當下的心態表徵

而「自由、平等、博愛」的主題,乍看之下好像是國家綱領,似乎很大

但他更運用了這樣的主題做為借鏡延伸

反而透過這三大向度去探討個人內在的衝突(除了白色情迷家國感想)

國家是由人構成的

而奇士勞斯基的這三大要素亦緊扣「人」這個的單位本身

這種大的家國情懷確實降低不少

但卻無損這三部片所探討「人本身」的深度與廣度

 

三部片的運鏡方式老實說都不難

但導演去能精準的運用鏡頭切換角度去敘述事件

剪輯好欲呈現的內容與情節

更重要的是透過大量主角的特寫

使其帶動整部片的靈魂及所欲呈現的宗旨

再透過刻意的選色,集中視野主角的深度展現,音樂及取鏡

體現導演最終呼應到的標語

 

於是乎,

自由、平等、博愛,在導演的鏡頭下

有了一番截然不卻又令人印象深刻、動人不已、懾服萬千的詮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