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藉由蛋堡大師的歌詞來做為開場引言

同時這應該也是全片的中心思想

這應該算是我看伍迪艾倫的作品內算保守的

可能跟他歲月增長,對人性的批判也溫潤許多

片中搞笑的成分仍在,也不乏尖銳的諷刺

然卻更添加許多人性的關懷

到了片尾的那種收手方式

真的太引人遐思,卻也讓我不太習慣呢!

 

【關於片名】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質疑為什麼要取這個片名?

「愛情」這兩個字或許還可以被解釋,畢竟這部分的重心便在此

但「咖啡」就有一點牽強了

歸納伍迪艾倫的風格以及小弟個人的見解

我認為本片其中二字有「咖啡」的原因如下:

1.顏色:伍迪艾倫的每一部片幾乎都有一個主打色,以符合電影的主題與風格

例如午夜巴黎的主題色就是紫黑色,黑色襯出那種靜謐與濃烈,紫色則帶有神祕及富麗的感覺

藍色茉莉的主打色則是藍色和金色

藍色自然代表著主角的憂鬱,而金色則象徵富麗堂皇的過往

本片的主打色,是我最愛的焦糖色加上咖啡色

畢竟本片設定在1930年代,是個二戰尚未開始,一切商業行為繁盛,方興未艾的黃金美好年代

而使用焦糖及咖啡色自然有種復古的富麗氛圍情調

2.咖啡之於生活代表的意義:咖啡之於人類(尤其是19世紀以降的歐美人士)代表的不僅是飲品

更是社交、八卦、靈感、交際應酬的媒介

許多人一天工作的開始便需來杯咖啡

到了午後時分,咖啡館此起彼落的喧囂和孤寂也乘載著許多重要的著作、書籍、革命思想

因此取名「咖啡」,某種程度等於「社交」

因此本片便可稱作「社交愛情」

你可以解釋成探討那種好萊塢社交底下的愛情故事,

亦可說愛情故事背後的社交行為

抑或是愛情之於社交...

這樣解釋也大致跟伍迪艾倫所要探討的主題不謀而合,

「咖啡愛情」便藉著這樣用顏色和寓意一語雙關

光是看名字就可看出這位一代巨擘的編導和敘事功力!

 

【劇情鋪陳】

如果跟我一樣看過伍迪艾倫大多的作品

應該知道伍迪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的劇情鋪陳及前後呼應

他對於人性的那種掌握及批判跟他斯文略帶幽默的外表截然不同

本片承襲藍色茉莉,更進一步批判兩位男女的愛情價值觀

巴比是一位落魄的年輕人

個性略急躁、卻害羞、善良,偶爾會結巴的那一種

對於愛情和人生,抱持著頗聖潔的觀念

(當大舅對他說可以去洛杉磯嫖妓時,他的回應是「買春的愛情才不性感」)

這些感情理性正確的語言,一聽便之道他是個未出過社會的口吻

(但看到這時你便會期待伍迪艾倫即將要把他塑造成一個怎麼樣的人XD)

和眾多年輕人一樣,在原本的工作場所內找不到成就感,卻也對未來的情況感到迷茫

他去投靠的小舅--菲爾,是個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的經紀人

而他漂亮的秘書:薇妮,芭比更是一見傾心

在此,伍迪艾倫先對此三人的關係作了一個設定

巴比會對於薇妮的傾心,除了因為她本身的美麗之外

更重要的是她好像不屬於整個好萊塢的世界與價值觀

從第一次她載他環繞好萊塢的知名景點時,她那種對這個世界略帶著不同看法,甚至有點不屑一顧的口吻

她就像有想法的哲人,也成為了巴比在好萊塢打工的唯一重心

漸漸的,吃飯約她、下班約她、偶爾出席名人的場合也想約她

薇妮之於巴比就像是救贖

即便薇妮已經多次拒絕巴比,但巴比仍不死心

但透過某次薇妮的幽會,我們才得知她口中的男朋友,便是菲爾舅舅,而且還當人家的小三

在菲爾的世界中,薇妮就好像一個小花癡

她仍然靈動,卻毫不掩飾對菲爾的愛慕

(這樣的劇情在伍迪艾倫的世界早已司空見慣,甚至原本我會更期待有不同的線路發展,anyway純談愛情並非伍迪愛本片的重點所在,或說,他並非只談愛情)

然就像大多數外遇的男人一樣

在外呼風喚雨的菲爾竟然對於自己的婚姻無法定奪,他無法與他現任的老婆離婚,將薇妮明媒正娶

傷心的薇妮於是跑到巴比那兒去尋求慰藉

誰都看得出來薇妮會找巴比是為了一種被需要和安慰感

甚至巴比也知道

但,哀,愛了時候誰會理性呢?愛情本來就不是一個理性的東西

在陪伴的過程中,薇妮漸漸開始體會到巴比的好

竟也愛上了他。

 

有趣的是此時對薇妮忘情不了的菲爾舅舅終於下定決心,要回頭挽回薇妮

整部戲便陷入了伍氏幽默:透過對話建立一個瘋狂卻不乏趣味的人性幽默

 

菲爾在偶然得知薇妮正在交往的新歡其實就是姪子巴比

而巴比在菲爾家偶然發現其實薇妮口中的「記者男友」就是他的舅舅菲爾

這時薇妮面臨到了抉擇:

新歡(巴比)或舊愛(菲爾)

比較喜歡她的人(巴比)還是她比較喜歡的人(菲爾)

麵包大於愛情的生活(持續在好萊塢擔任菲爾的秘書)?還是愛情大於麵包的生活(跟巴比去紐約)

 

第一階段,我們得知最後薇妮是選擇了菲爾

 

換作是你,會選擇什麼呢?

這似乎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我們在觀影時會比較同情巴比,因為相較而言巴比在這段感情中並沒有任何道德瑕疵

而薇妮再怎麼說,畢竟是之後才扶正的

我們在這裡似乎覺得巴比對於薇妮的愛是真心的

而薇妮雖然說愛他,卻始終帶著一份歉意在

這份歉意直到影片最後竟轉化成不同的感情想像

而菲爾在這第一階段被伍迪艾倫訂了罪--他就是有在外外遇的不忠丈夫

而且面對感情,敢偷情卻不敢承認

相似德觀念伍迪艾倫在之前的作品中也有提到(如情慾巴塞隆納、愛在羅馬)

當婚姻最後只是變成一揮約或法律上得的意義,失去的愛的激情

這樣的婚姻有什麼意義?

但看的出來,即便被定了罪,伍迪艾倫卻不若過往那麼樣的辛辣或犀利

相對的他給了菲爾一個空間和溫度

並沒有十分直觀的劈斷這樣的愛情,或是嘲諷擁有傳統觀念的人這樣的想法

他給了觀影人一個空間,只是相對的那份犀利便會稀釋很多

看你怎麼樣看待伍迪近幾年來的轉變了

 

傷心的巴比回到紐約的老家(請注意伍迪的場地選擇,剛開始發展的地方是西岸的洛杉磯,下半場的場是在紐約,

導演想告訴我們這樣的價值觀舉世皆然,不分東西)

在他在好萊塢存有的人脈下,替他的大舅舅的酒吧生意牽了線

慢慢壯大

這家酒吧因為有巴比牽線的一線影星來過,增加了知名度

成了許多政商名流必經訪地之處

而巴比也在其中從牽線人,搖身一變成了王牌公關

成天的交際練就他的社交手腕

多次的穿梭於富人商賈之間

然而應酬時的巴比若沒有人,常會坐在一旁若有所思

彷彿跟薇妮當時在好萊塢一樣超脫於這個紙醉金迷的世界

這樣的呼應似乎間接把巴比跟薇妮的角色互換,也更提高了巴比在觀眾心中的定位

就在此時,巴比自某次聚會中遇到了嫵媚動人的美女(布萊克萊芙莉飾)

而她的名字一樣是V開頭

巴比看上了這位美女,向前去搭訕,沒想到她的搭訕手法,竟然跟當初想追求薇妮的方式是一模一樣的

他幫他取了小名,也叫做「薇妮」(我就稱作新薇妮好了)

帶她去聽爵士樂

去兩人的小酒吧

我們看的出來巴比始終對於新薇妮並非真心,

她始終把她當作舊薇妮來看待

但在這裡導演卻不讓我們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巴比

相對的,在此歌頌了他的戀舊,他的成功

彷彿批評舊薇妮當初的選擇

 

來到了最後第三階段

終於,巴比大舅舅的酒店紅到了西岸,

吸引了三舅舅--菲爾前來

更尷尬的是,菲爾竟帶著他的老婆--舊薇妮一同前來

巴比在見到舊薇妮時立刻想要逃跑

他不想、也不知道改麼面對他們的存在

但這時,他竟發現原本他心中的女神薇妮

竟然變成了他與她之前最討厭,罪嗤之以鼻的好來塢那種女明星

談吐盡是圈子內最無聊、最沒有意義的八卦

還會叨著那種討厭死人的好萊塢貴婦式笑聲

面對這個情況,他嚇傻了

隨之而來的憤怒與不解

舊薇妮追了上去,

有趣的是,在此時的薇妮竟又變回當初巴比認識的那個人

雖然她解釋了「也許人都會變吧!是該長大了!」

但談吐之間,她又恢復成那種動人、靈性的樣子,

 

你可想而知之後會發生的事情了

巴比藉著出差的名義,拋下新的薇妮

帶著舊的薇妮到處遊山玩水

到了他們最愛的爵士樂音樂餐廳

帶她去看紐約最美麗的風景

夕陽西下的黃金橋畔

巴比再次跟薇妮告白

當然薇妮拒絕她,並跟他說了一般人都會說的話:

「我們還是不要見面,對彼此都會更好」

但請注意,這時的薇妮同時也道出這段時間在夢裡都會夢見巴比

於是巴比更篤定薇妮心中的確有他

在橋畔,他親了舊薇妮

 

回去時新薇妮似乎有發覺老公的不對勁

問了巴比是否有偷情,

理由是因為她在夢裡夢見巴比與舊愛在一起

還記得巴比的回答嗎?她安慰老婆:「別擔心,這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

這句話十分玩味

因為在舊薇妮跟巴比同樣說我會在夢裡夢見你時

同樣是夢,巴比卻篤定那就是真實的(也就是舊薇妮也喜歡著她)

而當老婆說她同樣夢到的夢,巴比卻宣稱那只是夢,不用想太多

可見一切都是自己心境的投射,無關乎夢境與否吧

 

最後一幕,新的一年,象徵許多意義

巴比在酒吧裡若有所思

薇妮在菲爾的派對中也若有所思

新的一年,到底事情煥然一新了嗎?

還是舊夢不斷地回來,像個輪迴般存在著?

 

舊愛還是最美,又或是,有更深的意義呢?

有趣的是伍迪艾倫卻有了一個極柔美的方式作結

一如他的風格,他幾乎不把故事說完的,

總留下一些伏筆讓觀影者餘韻猶存

特別的是伍迪艾倫這次的運鏡及筆觸

沒有妄加批評或決斷

反而讓男女主角「若有所思」來作結

可說是近年來伍迪風格轉變的另一項證據

 

在第三階段

延續角色互換的主題

這一次巴比變成了小舅舅菲爾

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即便是偷情)

觀影者的評價或兩極

但還記得嗎?當初菲爾舅舅在做這樣的行為

巴比也正在一旁

如今角色對調,伍迪成功的塑造一個比海還深的翻版角色:

「我們終究會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

菲爾舅舅成了巴比的角色

對於巴比和舊薇妮的偷情毫不知悉

投入在他的事業和愛戀著薇妮的生活之中

 

【關於伍迪想說的】

究竟巴比喜不喜歡薇妮?

究竟薇妮喜歡的是什麼?

表面上巴比看來終究沒有得到薇妮的心(至少在影片中沒有呈現出來)

他的執著、他的憤怒、他日後成就,皆因失去薇妮而起

 

那倘若當初他得到薇妮了呢?

他還會這麼樣的愛著薇妮嗎?

得不到的總是最美

因為這種需求感

人類會試圖將渴求的事情加以美化

所以常有人難忘初戀

或是買了一件衣服的瞬間不時回眸去看另一件當時放棄的衣服

巴比便面臨了這個情況

他愛的不是薇妮,而是「得不到的薇妮」

所以他做了一切想逃離,卻又複製好萊塢的樣子

那這份愛到底算不算愛?

 

再來談薇妮,愛情對他來說是一連串複雜的選擇題

在洛杉磯時他選擇了菲爾舅舅

卻常在夢裡夢見巴比

而當初短暫在洛杉磯與巴比在一起時

確時常留心菲爾的消息

 

「或許執著只是因為從沒得到」

得不到的愛情好像有一種魔力

或說得到手的愛情似乎就失去了這樣的魔力

這樣的例子古今皆然

至少我們在看薇妮的感情,

也可以確認她似乎也不是真的喜歡巴比或菲爾

她也愛那種「得不到的感覺」

這似乎也呼應到了主題?(咖啡愛情,愛情本來就像是一場社交遊戲)

都愛,卻也都不愛

因她愛的是那份愛情的烏托邦,是擁有後的另一方美好

所以對她而言,到底有沒有愛情?還是愛情只在我們的想像中的一種情緒,而非是一個「人」呢?

 

三位主角都各自變成了不同的樣子

他們的愛情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得到解答

我們是觀影者,尚能下定奪或分析

然現實人生中是不可重來的

在執著地當下

是否我們也像薇妮一樣,只是因為從未得到?

 

【關於配色與音樂】

一定要提一下本片的配色

本片用了大量的黃色來做為基色

1930年代下的故事更顯風華

這樣的黃又不同於「意外心房客」那種飽和色調

而是帶點正沖負的咖啡焦糖色

焦糖色的連身西裝、沙色的海灘、金色波光粼粼的海面、爵士樂手古銅色的皮膚和黃銅喇叭、成紅色的牆面……

我愛死了伍迪艾倫這種用色調

 

另外音樂也是其中一大亮點

全片採用輕快的爵士樂

配上時不時的旁白

這樣的電影敘述方式在今日或許已不多見

縱然有,伍氏的風格也必定獨領風騷

 

【關於小巧思及枝節】

伍迪艾倫的電影常常會有所謂橫生枝節

若以植物的根來說,他必是屬於鬚根系

這些小人物(如黑道大哥大舅舅、過於理想正確的二姨丈、巴比的爸媽)構成了全篇搞笑的風格

 

然比較可惜的是,

過往我們再看到伍迪艾倫的片,往往小人物的發揮才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

也就是很多時候,小人物扮演著轉折劇情的關鍵角色

但在這部片中

好像小人物就真的成為了配角

將這些角色抽離或替換好像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個人觀點,若是他能在既有的主線上,提高小人物的價值或影響劇情的程度

也許整個劇情會更加精采、更加飽滿

 

另外,伍迪艾倫也藉由「兩個薇妮」這個概念向奇士勞斯基致敬

(奇士勞斯基在1991年拍了一部「雙面薇若妮卡」)

伍迪艾倫直接在片中提及

舊薇妮是秘書、新薇妮是政府公關部秘書

當然他沒有將重點擺在內心的探討、邪惡面的共生或形而上的政治批判,畢竟這便扯遠了

 

張愛玲有一句經典名言:

「娶了紅玫瑰,

紅的久了,變成了牆上那一抹蚊子血,

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

白的久了,變成了衣角上的一粒飯粘子,

紅的卻還是心口上的那一顆硃砂痣。」

不曉得能否成為本片最後的註解

或許執著只是因為從沒得到

或許愛情僅是一場社交遊戲

最後的輸家永遠都是自己

 

你認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