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撩妹守則決不像片頭所呈現的那麼膚淺

他透過外星人這個形物象徵

揭櫫了一個身為「人」的價值

歌頌及探討龐克文化及背後所帶來的意義

 

首先是七個外星人的家族

其實這七個人既可以代表「人類世界」、各自的生態系

也可以說他是人的七個元素

再後來電影的呈現中也批判這種人類的弱肉強食、資本主義生態系所帶來的荒謬

我們在看外星人的「吃掉孩子」會覺得荒謬、噁心

但我們對應到真實的人籟生活,豈不也是如此?

一樣有一堆人出來喊著適者生存

依樣有人一天到晚踩在別人的身上往上爬

 

再來

若把這七個「族群」視作成為人類的「七個元素」

這樣的定義便可簡單明白

一個人的定義為何

若沒有「愛」,就同那些外星人一樣,雖然人模人樣的,但都不像人,只有愛,才有「人」的樣子

她把「有感情」比喻成懷孕(眼睛中有靈魂)

其實她懷的並不是孩子

而是自由,愛與平等這樣的「靈魂價值」

也是人類最高貴的價值

若照著外星人的古法

就好像是人類世界弱肉強食的樣子

底下的人再怎麼努力,終究只是在上位者的棋子

而我們還會冠冕堂皇的編織一系列的理由,說這樣的「體制』是為了為延續族人生存

但卻忽略了一個人的價值所在

而當外星女孩珊最終選擇了人性

這不僅呼應了龐克精神-面對既有體制的反叛

同時也呼應、主張個體存在的價值

在15年後

主角伊恩遇到了他和她所生的「孩子」

某部分也代表著龐克的精神其實已經在發芽

而他們當時所堅持的理想也獲得彰顯

「媽媽叫我們自己探索這世界」

世界是自己的,無論你的身份地位人生為何

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知識與人生

任何人或外星人,都不該成為別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不該成就某人或為別人而活

也不該是延續種族的棋子

本片肯定了個體存在的價值

這是本片所要呈現的也可以說是龐克式的烏托邦(即便龐克是從反六零年代的嬉皮烏托邦所生)

 

全片也歌頌龐克文化

龐克的本質就是反叛

我好喜歡男主角伊恩在對外星女生珊的龐克定義

「撕裙子就是龐克」

裙子-象徵女性的枷鎖,象徵世代的眼光

而「撕掉他」便是衝破體制

在每一個地方都見到龐克對於七零年代英國次文化的影響

 

但在影片中後段,他也探帶我們省思龐克

我們人真的能無所顧忌,無所依託,純粹的享受,純粹的反叛嗎?

在珊因為瘋狂而隨便在台上親吻了小巴

對於伊恩萊說便是傷心、背叛

但這種感情上的羈絆基本上是違背龐克精神的

而我們真的能像龐克那樣做到瀟灑嗎?亦或是像尼可基曼所飾演的龐克教母一樣

被傷過後心已死?

終究事實證明

龐克文化是一種態度

但反應過來的,還是那份愛

只是用什麼形式來說明愛的本質

 

另外,也很欣賞本片的美術設計

氣球刻意用紅白藍

象徵英國

而外星人的七星陣則來自印度的古老傳說

本片有刻意向史丹利庫柏力克那時的電影致敬的味道

即便到了2018年,許多電影的特效技術已然純熟

但他刻意用人裝扮著誇張華麗的衣服

像是七零年代在做特效的樣子

有一種搞怪的復古感

刻意的塑膠衣、緊身褲

像極了安迪沃荷那時的未來科技

當時對於外太空及未來世界那種想像的電影場景(尤其在發條橘子當中可看到)

那種誇張的不切實際的多彩的迷幻的十分假的衣服到成為了本片的特色

不若未來科技或賽博龐克那樣,但我們可以抽離來看這種敘述本質

怪美的

 

若說到本片較為可惜的地方

便是他礙於片長

實在要說的東西太多

他既要說身為人的定義

又要歌頌龐克文化

某部分又要建構當時的背景

想的主角珊在生命選擇上的那個轉折不夠明顯

 

另外

感覺他們把「外星人」刻意有一種隱喻美國人的樣子

實則因為英國及美國的文化關係

二則美國的文化某種程度是延續英國而來,但卻有所變形(對於英國來說)

從男生們的對話,到他們對於美國文化的觀感

是略帶不解與敵意的

這種安排著實有趣

也代表兩國之間對於文化上的衝突與碰撞的解釋(某種程度上你也可以看作導演再暗示這個外星民族其實就是在說美國人)

那種弱肉強食主義其實就是在說美國戰後的巨大經濟文化,忽略了人的本質

透過龐克音樂,讓他們重新找到自己

 

正因為要講的東西太多

顯得在人的情感層面上沒有更深入的描繪

對於龐克文化不了解的人容易停留在表象的層次

但若細細推敲

導演的每一個象徵,每一個顏色每一個安排的奇怪台詞,都是有時空背景與劃時代意義的

 

然後我好喜歡片頭及片尾三個男孩騎單車那樣的場景安排

刻意用快速化格的方式來做呈現

頗具復古味

開頭的安排又像著名影片「猜火車」致敬

蠻巧妙與用心的安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歇洛克11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